儋州米烂:从海关仓库飘出的乡愁味道
你说巧不巧?我这么个乡下厨子兼赤脚医生,居然在海关仓库里做起了儋州米烂。四周堆满印着外文的货箱,空气里飘着消毒水味儿,我却在这儿捣鼓着海南儋州最地道的吃食。这米烂啊,在儋州人心里就像北方的面条南方的米饭,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
这米烂可有来头了。听老辈人说,明朝那会儿儋州闹饥荒,有个巧媳妇把仅剩的米磨成浆,用筛子漏进开水锅,做成米条拌野菜,竟救活了一村人。后来日子好了,这吃食反倒成了宝贝。作为医生我得说,米烂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米浆发酵后更容易消化,配上炒花生、酸菜这些配料,夏天开胃,冬天暖身。在码头干活的人、肠胃不好的老人、没胃口的孩子都适合,简直就是为劳苦大众量身定做的吃食。
海关仓库里的特别厨房
在海关仓库做米烂这事儿,说来还挺有意思。那天帮海关的朋友看仓库,看见堆成山的进口食品,突然就想念起这最朴素的家乡味。你说那些漂洋过海来的罐头饼干,哪比得上一碗热乎乎的米烂?我干脆在货箱中间清出张桌子,把带来的家伙什儿一摆就开工。
磨米浆这步最关键。得选存放半年的籼米,新米太黏,陈米太糙。我通常提前三小时把米泡上,水要没过米两指高。在仓库做这事儿特别逗,旁边就是进口的矿泉水,可我偏用自己带的井水——做传统吃食就得用老方法。
磨浆时我有个独家心得:米和水要分三次加,这样磨出来的浆特别细腻。去年在村里给老人做米烂,图省事一次把水加够,结果米浆粗糙,漏出来的米烂断断续续的。从那以后我再不敢偷懒,一定耐心磨上半小时,直到米浆能像绸缎一样顺滑地流下来。
发酵是门学问。冬天得放在暖和处,夏天要找阴凉地。在阴冷的仓库里,我把米浆桶挨着照明灯放,灯光温度正合适。等表面冒出细密的气泡,闻到淡淡的酸香,就成了。这发酵好的米浆能健脾开胃,对积食的小孩特别管用。
一碗米烂的诞生记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在仓库找遍能用的家当,最后用饼干箱剪了个漏勺,还挺顺手。烧开一锅水,把发酵好的米浆倒进漏勺,轻轻晃动,米浆就变成一根根米线落进锅里。白色的米线在滚水里翻腾,像极了海关窗外飘的雨丝。
煮好的米烂要过凉水,这样才Q弹。然后就开始准备配料:炒香的花生碾碎,豆角切丁炒熟,酸菜要炒得干香,虾米用油爆脆,再切点青椒圈。在仓库里这些配料摆了一排,路过的工作人员都好奇地探头看。
最后一步是调酱汁。蒜蓉爆香,加生抽、蚝油和少许糖,再舀一勺煮米烂的汤兑开。吃的时候把酱汁往米烂上一浇,撒上所有配料,拌匀了送进嘴里——米的清香、配料的香脆、酱汁的咸鲜在嘴里炸开,那滋味,给个皇帝都不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做米烂的贴心提示
虽然我在仓库里做得挺成功,但有几个要点得提醒大家。米浆发酵时间不能太长,夏天四小时,冬天八小时足矣,过了会太酸。漏米烂时火要保持微沸,水太滚会把米烂冲断,不够滚又会粘在一起。肠胃特别虚弱的人,配料里的花生和虾米可以少放些。
说来有趣,那天在仓库做的米烂,分给加班的海关工作人员,有个儋州姑娘吃着吃着就哭了,说想起奶奶的味道。你看,食物就是这么神奇,在堆满进口货的海关仓库,一碗最简单的米烂,反而成了最珍贵的宝贝。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既当厨子又当医生——好吃的食物,本来就是治愈身心的良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