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唱片行里烤荆门太师饼:一场穿越时空的美食之旅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在唱片行里烤荆门太师饼:一场穿越时空的美食之旅

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满是黑胶唱片和复古磁带的唱片行里,一边听着周璇的《夜上海》,一边烤着源自南宋的古法糕点?上周我就干了这么件疯狂的事——把烤箱搬进了朋友开的唱片行,做了批湖北荆门特产太师饼。说来有趣,这种酥饼的诞生竟和宋朝奸臣贾似道有关。传说这位太师率军途经荆门时,当地百姓用麦面、香油制作酥饼献上,后来便得名“太师饼”。别看它现在只是寻常茶点,在古代可是能随身携带的“能量棒”,芝麻馅料补钙健骨,酥皮含优质碳水,特别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和需要补营养的孩子

千年酥饼的现代变身

老唱片在背景里咿呀唱着,我系上围裙开始称料。传统太师饼要用到面粉、香油、白糖、芝麻酱和桂花,但我根据现代人健康需求做了改良:用部分全麦粉代替精白面,冰糖磨粉替代部分白糖。最妙的是在唱片行操作时发现,黑胶机转盘简直就是天然揉面台!匀速旋转的转盘能让面团揉得格外均匀,这招还是从我奶奶那儿学的,她当年在供销社食品厂工作,常说“揉面要像唱片转圈般稳当”。

记得第一次按古方做太师饼时,我严格遵循“一斤面四两油”的配比,结果成品油腻得能当灯油。这次我调整了油酥比例,在《茉莉花》的旋律中,看着面团在转盘上渐渐泛出淡金色光泽。烤盘预热时,整排饼坯摆在黑胶封套上,竟像某种行为艺术——岳飞《满江红》的唱片封套托着南宋流传的糕点,时空在香气里完成闭环。

在唱片行里烤荆门太师饼:一场穿越时空的美食之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步还原古法韵味

第一步:和面听声

中筋面粉200克全麦粉50克混匀,90克温水分三次加入。唱片行的妙处此刻显现——当邓丽君《甜蜜蜜》响起时,面团仿佛也带着甜香,揉到“三光状态”时要像耳机的降噪效果般妥帖。

第二步:调馅看色

黑白芝麻烤香碾碎,混入芝麻酱和桂花酱。我习惯加勺藕粉,这是荆门当地的秘方,能让馅料更绵密。上次做给糖尿病邻居时,我用木糖醇替换白糖,馅料颜色会偏浅,但老人说反而更能尝出桂花香。

第三步:包酥成型

水油皮包入油酥像给唱片套封套,要温柔却严密。在周璇《天涯歌女》的伴奏里擀卷两次,这个步骤决定层次感。有次赶时间少卷一次,成品就像跳帧的唱片般口感生硬。

第四步:烘烤观火

烤箱175度预热时,饼坯刷蛋液撒芝麻。放在中层烤20分钟,最后5分钟要像选唱片般专注——透过玻璃门观察上色情况,当酥皮泛起秋叶般的金褐斑纹,便是完美的信号

第五步:回油品韵

刚出炉的太师饼需在唱片架上晾凉,铁架导热能加速回油。等饼身微温时装入牛皮纸袋,封口时酥皮簌簌落下的声音,竟像黑胶唱针接触唱片时的细微响动

藏在酥皮里的注意事项

烤盘千万别放在爵士乐专区——那边共振太强会影响酥皮起层。有回我在放《加州旅馆》时烤制,声波震动导致饼皮出现了裂纹。还有馅料不能塞太满,否则加热时就像卡带的录音机,酥皮会“吐馅”。最关键是烤箱温度要稳定,老式唱片行的电压不稳时,最好配个稳压器。

当最后一批太师饼出炉时,夕阳正透过满墙唱片投下斑斓光影。顾客捧着热酥饼在试听区坐下,咬下的瞬间,八百年的酥香与三十年代的老歌在齿间交融。这种穿越时空的馈赠,或许正是手工美食最动人的地方——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总有些味道像经典唱片般,在旋转中成就永恒。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