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拉条子:一碗穿越九千年的筋道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2

漯河拉条子:一碗穿越九千年的筋道

朋友们,今天咱们不聊那些花里胡哨的,就专心说说咱漯河的一碗面——拉条子。这可不是普通的面条,你听着贾湖骨笛那九千年前的声响,再吸溜一口这筋道十足的面,嘿,那感觉,仿佛能跟远古的先民们隔空碰个碗。

说起这拉条子的来历,那得往远了扯。咱漯河是啥地方?贾湖文化遗址的所在地,老祖宗们在这里吹着骨笛,种着稻粟,也琢磨着怎么把粮食做得更好吃。虽然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精细的面粉,但这种对面食的探索精神,怕是早就刻在骨子里了。拉条子这东西,实在,扛饿。它用的是死面,没经过发酵,所以特别瓷实,吃下去消化慢,能量释放得也慢,过去那是体力劳动者的最爱。拉条子煮完过凉水,面条利索,不糊不坨,夏天吃清爽,冬天吃暖和,一年四季都合适。它不挑人,无论是工地上的汉子,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只要你好这一口筋道,它就是为你准备的。

手把手教你拉出漯河味儿

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就把在家捣鼓了无数次的拉条子教程分享给大家,保准你看了也能上手。

第一步:和面是灵魂。中筋面粉倒进盆里,关键来了——加一勺盐。这能增加面粉的筋性。然后用凉水来和面,一点一点地加,边加边搅拌,直到全部成絮状,没有干粉了,再下手把它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记住一个诀窍:“软饺硬面”,这做面条的面团,一定要偏硬才行,揉起来费点劲就对了。揉好后,盖上湿布或者扣个盆,让它醒着,至少半小时。

第二步:揉面与分剂。面团醒好,拿出来再揉个三五分钟,你会发现它比刚才更听话、更光滑了。然后把面团搓成一个粗长条,用刀切成几个均匀的剂子。拿个平盘,刷上一层薄薄的食用油,把每个剂子都搓成更细一点的条,像手指头那么粗就成。把所有搓好的条,一圈一圈、盘蚊香似的盘在刷了油的盘子里,每盘一层,都要再刷一层油,确保每根面条都被油包裹住,这样才不会粘连。然后,继续让它醒着,这次得一个小时以上。

漯河拉条子:一碗穿越九千年的筋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步:拉!这是最解压也最显功夫的一步。把醒好的面剂拿出来一条,它已经变得非常柔软而有延展性了。用手捏住两头,轻轻地、均匀地向两边拉。我第一次做的时候,生怕它断了,哆哆嗦嗦不敢用力,结果拉出来的面条粗细不均,下锅就断了几根。后来我悟了,你得相信它,大胆地、流畅地拉出去,面条反而会回报你惊人的韧性。就这么一拉一抖,一根粗面条瞬间就变成了均匀细长的拉条子

第四步:煮面看火候。锅里水宽宽的,大火烧开,把拉好的面条下进去。用筷子轻轻拨散,防止粘底。等水再次沸腾,面条全都浮起来,变得半透明了,就差不多了。捞一根尝尝,没有生面芯儿就行。

第五步:过水是关键。把煮好的面条立刻捞出来,放到准备好的凉开水里,用筷子挑散,让面条彻底降温。这一步是保证拉条子口感“筋、弹、爽”的秘诀,热面遇冷,表面收缩,立马就变得特别筋道。

第六步:浇头与搅拌。这就随你发挥了。我最爱的是西红柿鸡蛋卤,酸香开胃。也可以是肉沫炸酱,浓香过瘾。把过了凉水的拉条子捞到碗里,浇上满满的浇头,再来点黄瓜丝、焯熟的豆芽,最后淋上一勺灵魂蒜汁和几滴香油,用筷子从下往上那么一拌,让每一根面条都裹上酱汁和味道。得,您就准备开造吧!

几点心得,让你少走弯路

1. 醒面时间宁长勿短。时间不够,面筋没松弛到位,一拉就断。我试过醒面两小时,那拉起来简直是丝般顺滑。

2. 盘面时的油一定要抹足,这是防粘的绝对保障

3. 煮面时间切忌过长。拉条子本身不厚,水开下锅,再开起来基本就熟了,煮久了就失去那份筋道了。

4. 肠胃不太好的朋友,可以不过凉水,吃“锅挑儿”,但口感上会稍逊一筹。

一碗成功的漯河拉条子,端在手里,你能感受到面条的生命力。吸溜入口,先是浇头的咸香酸甜,紧接着就是牙齿咬合间那十足的抵抗感,“咯噔”一下,弹牙筋道,越嚼越能品出小麦最原始的香甜。吃着这碗面,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贾湖的骨笛声,这穿越了九千年的烟火气,就这么被我们一口一口,吃进了肚子里,化成了踏实过日子的力气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