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平屋村北烤出灵魂的新疆羊肉串
朋友们,今天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人生大道理,就说说这能填饱肚子、温暖人心的实在玩意儿——新疆羊肉串。在咱们伊平屋村北这块儿,靠着山风,伴着夕阳,架起炉子烤上这么一把,那滋味,绝了!这羊肉串啊,可不光是闻着香,它性温,能暖中祛寒,温补气血,特别适合像咱们这样偶尔干点体力活、或者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的乡亲。尤其是开春那会儿,地气还寒,吃上几串,浑身都暖烘烘的,劲儿头十足。当然,要是你最近有点上火,嘴角起泡,那可得稍微忍一忍,等火气下去了再享用。
准备家伙事儿,选肉是门学问
想做出一口地道的西北风味,准备工作可不能马虎。首先,肉是关键。得选羊后腿肉或者羊肩肉,肥瘦相间的最好。纯瘦肉烤出来发柴,得有那点羊尾油或者肥肉丁穿插其间,烤的时候油滋出来,浸润着瘦肉,那才叫一个香。我一般用一斤半左右的羊肉,能串上十来串大号的。配料也简单:一个洋葱切丝、小半碗生抽、适量的盐、孜然粉(一定要多!)、辣椒面(根据个人口味来),再来一勺食用油锁住水分。竹签子提前用清水泡上,免得一烤就糊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动手串串儿,也是个静心活儿
接下来就是串肉了。这可是个技术活,急不得。把切好的羊肉块(大概拇指第一节大小)和肥油丁,跟洋葱丝、生抽、盐、少量孜然粉混合均匀,腌制上至少半个小时,让味道吃进去。串的时候,遵循“三瘦一肥”或者“两瘦一肥”的原则,就是串两三块瘦肉,就串一块肥油丁,这样烤出来油润不干。记得肉块要串得紧实点,但别太满,两头稍微留点空,方便拿着烤。这事儿啊,不能急,一边串着肉,一边看着村北头那棵老槐树,心自然就静下来了。我头一回自己弄的时候,贪快,肉块切得大小不一,串得也松,结果一上火,有的糊了有的还没熟,可闹了笑话。所以啊,慢工出细活,串肉跟过日子一样,得踏实。
生火烤制,与火焰共舞
炉子里的炭火生起来,等到明火过去,炭块烧得通红,冒着微微的白烟时,火候就到了。把肉串紧密地排在烤架上,先别急着撒料。先烤一面,看到肉色变白,边缘微微卷起,渗出血水,再翻面。等两面都变了色,就开始撒上咱们的灵魂——孜然粉和辣椒面。这时候,油脂滴到炭火上,“刺啦”一声,腾起一股带着极致肉香和孜然香的烟雾,这味儿,就是新疆羊肉串的精髓!反复翻面,让调料均匀受热,烤到羊肉表面微微焦黄,肥油部分变得透明焦脆,就可以准备出锅了。
最后叮嘱几句
烤好了趁热吃,那口感是最好的。外焦里嫩,一口下去,肉汁混着孜然的异域香气在嘴里炸开,满足感爆棚!不过有几点得注意:第一,炭火温度高,一定得离远点,翻面的时候动作要快,别烫着。第二,肉一定要烤熟,切不可贪图嫩而吃生肉,尤其是给老人和孩子。第三,虽然好吃,但毕竟是烤物,容易上火,适量食用,搭配点清爽的凉菜或者馕饼,就更完美了。在伊平屋村北的星空下,围着炉火,吃着我们自己烤的肉串,这日子,朴实,却充满了生命的热情和哲学的滋味——所谓幸福,不就是用心做好一件事,然后与身边的人一起分享这份温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