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寨沟藏寨做一碗香港扬州炒饭
朋友啊,你要是来九寨沟找我,我准保给你露一手。在这高原藏寨的木楼里,炊烟袅袅,远处是雪山森林,但我灶台上炒的,却是一碗地道的香港扬州炒饭。你别笑,这饭可不简单,它既能填饱肚子,又能给你补充元气,尤其适合咱们这些在高原上奔波、体力消耗大的旅人。米饭管饱,鸡蛋和虾仁提蛋白质,青豆火腿添维生素和风味,吃一碗,身子暖了,气力也足了,爬黄龙看五彩池都更有劲头。不管是孩子、老人,还是像你我这样的壮劳力,都适合来上一大盘。
这炒饭的讲究
要说这香港扬州炒饭,它可不是普通的蛋炒饭。它在茶餐厅里是招牌,讲究一个“粒粒分明、金包银”。米饭要一颗颗被蛋液均匀裹住,金灿灿的,配料要丰富,颜色要鲜亮,口感要层次分明。在咱们这海拔3000米的地方做,还得考虑到气压和水的沸点,稍有不慎,味道就差了那么点意思。不过别担心,我在这待久了,摸出了门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的独家炒饭教程
第一步,备料是灵魂。你得有隔夜冷饭,这是炒出粒粒分明的关键。我一般用珍珠米,煮的时候水比平时少放一点。然后就是主角们了:鸡蛋两三个打散,鲜虾仁十来只(用一点点盐和料酒抓一下),火腿或叉烧切小丁,再来点冷冻青豆和玉米粒,葱花儿是最后的点缀。在藏寨,新鲜虾仁不好弄,我有时会用当地风干的松茸泡发后切丁来代替,别有一番藏地风味。
第二步,滑蛋炒散。锅烧热,下宽油,油温不能太高,倒入蛋液快速划散,炒到七八成熟,还带点湿漉漉的时候就得盛出来。这样鸡蛋才嫩。这里有个小经验,是我上次在寨子里老王家的灶台上悟出来的:高原火硬,锅容易过热,所以油温要控制得比在平原低一些,不然蛋一下去就老了。
第三步,爆香配料。就用锅里的底油,先把虾仁和火腿丁放下去煸炒,炒出香味,虾仁变红卷曲了就盛出来。香味出来,这炒饭的底味就成功了一半。
第四步,炒松米饭。这是最见功夫的一步。锅里再补点油,倒入隔夜饭,用锅铲耐心地一边按压一边翻炒,把结块的米饭全都炒开,直到米饭在锅里噼啪跳舞,粒粒分明。
第五步,混合滋味。把之前炒好的鸡蛋、虾仁、火腿丁,还有青豆玉米粒,全都倒回锅里,和米饭一起大火翻炒均匀。这时候,香味已经扑鼻了。
第六步,调味出锅。沿着锅边淋入适量的生抽和极少的盐(因为火腿和生抽都有咸味),快速翻炒,让每一粒米都均匀上色入味。最后,撒上一大把翠绿的葱花,再翻两下,就可以出锅装盘了!
我那次的狼狈经验
说起来好笑,我第一次在藏寨做这个饭,可出了大洋相。我以为和平原一样操作,结果火候没掌握好,油温太高,鸡蛋下去“刺啦”一声就焦了边。米饭也因为用的是刚煮好的,黏糊糊的根本炒不散,最后成了一锅“扬州炒饭糊糊”,被一起来的朋友笑话了好久。自那以后,我才牢牢记住,在高原,火要温,饭要冷,动作还得快。
几点贴心嘱咐
你要是也想试试,可得记牢这几条。第一,米饭必须是隔夜冷饭,或者煮得偏硬的米饭冷藏过,这是成功的基石。第二,炒饭全程要用大火快炒,才能有“锅气”。但在高原,这个“大火”要稍微打点折扣,避免焦糊。第三,所有配料都要提前准备好,切成均匀大小,因为一下锅就没时间让你慢慢弄了。第四,生抽别手抖放多,颜色太深就不好看了。最后,葱花一定最后放,才能保持翠绿和清香。
这碗诞生在九寨沟藏寨的香港扬州炒饭,融合了港式的精致和藏地的豪迈。当你在欣赏完绝美的山水疲惫归来时,没有什么比这样一盘色香味俱全、暖心暖胃的炒饭更治愈的了。来,尝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