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大东岛砂糖厂酿一缸广西杨梅酒

频道:菜品 日期: 浏览:1

在南大东岛砂糖厂酿一缸广西杨梅酒

你说巧不巧?我这个人啊,既是整天跟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厨师,又是爱捣鼓电路板的硬件工程师。去年夏天,我被派到南大东岛砂糖厂做设备维护,那地方湿热得厉害,工友们整天喊没胃口、身子重。正好赶上杨梅季,我就想起了广西的法子——用砂糖厂现成的原料,给大家酿几缸杨梅酒。这玩意儿啊,可是天然的“空调机”,酸甜生津还能祛湿气,特别适合在岛上干活的人。

这缸酒到底有啥妙处?

杨梅酒在广西山里人家算是看家本领。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开胃解腻,岛上潮气重,人容易蔫蔫的,饭前喝一小盅立马激活味蕾。杨梅里的果酸能促进消化,维生素C含量比柠檬还高,对常年在海边晒得黝黑的工友特别友好。更妙的是它自带的抗菌力,广西老话讲“杨梅泡酒,痢疾快走”,砂糖厂食堂偶尔有人吃坏肚子,喝这个比吃药舒坦。不过孕妇和酒精过敏的可得绕道,毕竟带着二十来度的酒劲呢

记得第一次开缸那天特别有意思。我当时像调试电路似的严格按比例配材料,结果厂里老陈师傅直接抓把杨梅扔进罐子:“小伙子,酿酒不是编程序!”他教我用砂糖厂刚出的金黄冰糖,说这种糖杂质少,融化后酒色更透亮。这个经验太有用了——去年我用普通冰糖酿的酒浑浊泛白,今年换砂糖厂特供冰糖后,成品像红宝石般清亮,工友们抢着要。

手把手教你砂糖厂版杨梅酒

在南大东岛砂糖厂酿一缸广西杨梅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步:选材要机灵。杨梅要选深红偏紫、捏着硬挺的,砂糖厂仓库里堆着新到的广西鸡嘴杨梅正好合用。白酒就用38度米酒,度数太低容易坏,太高会把果香压住。

第二步:杀青秘方。把杨梅倒进竹筛,撒两把盐轻轻揉搓——这步就像给电路板除氧化层,能去掉果蝇卵和涩味。再用凉白开冲净,摊在竹筛上晾到完全干爽。

第三步:装罐手法。准备5升玻璃罐,用砂糖厂的高度酒晃一遍消毒。按1:1:0.3的比例铺杨梅、冰糖和酒,最上层冰糖要像覆盖保护膜似的把杨梅盖严实。

第四步:注入灵魂。缓缓倒入米酒,酒要漫过冰糖两指宽。这里有个硬件工程师的小技巧:我在罐口缠了圈食品级硅胶管,既密封又能观察发酵气泡。

第五步:等待的艺术。把罐子放在砂糖厂通风的仓库角落,那里恒温25℃最理想。前半个月每周像摇试管似的轻轻晃罐,让冰糖融化更均匀。

第六步:淬炼时刻。三个月后开罐,用纱布过滤时别使劲挤,像焊接电路那样轻柔地让酒液自然滴落,得到的酒浆才清澈不涩。

这些坑你可别踩

装罐千万别装满,留足三分之一空间发酵——有回我贪心装太满,半夜“砰”的喷盖声吓得维修班抄起工具就往食堂跑。所有器具不能沾油,否则就像电路板进了水,整缸酒都会长白膜。最后记得用便签标上日期,工友们现在都学会在不同阶段开封,半年陈的醇厚,三个月期的清爽,各有各的妙处

现在砂糖厂休息室里总放着三缸不同批次的杨梅酒,工友们下班舀半勺兑苏打水,叮叮当当的碰杯声混着海风飘远。这场景常让我想起调试成功的机器——当厨师的手和工程师的脑相遇,连酿酒都能变成充满仪式感的创造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