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之巅的港式温情:一碗豉汁排骨饭的修行

频道:菜品 日期: 浏览:1

黄山之巅的港式温情:一碗豉汁排骨饭的修行

各位朋友啊,你们肯定想不到,在黄山1860米的山顶酒店厨房里,我一边盯着蒸锅冒热气,一边琢磨着怎么用这碗豉汁排骨饭化解游客的疲惫。这可不是普通的煲仔饭——蒸制的排骨能补充爬山消耗的蛋白质,豆豉里的卵磷脂能缓解高原反应的头晕,糯米饭底比普通米饭更耐消化,特别适合需要持续体力的登山客。上次有个小姑娘爬完西海大峡谷差点虚脱,吃完这碗饭半小时就能笑着去拍日落了。

食材准备就像组阁班子

在云端做饭讲究就地取材又得保留本味。我特意让缆车运来香港九龙城的阳江豆豉,配上黄山本地的黑毛猪肋排,糯米要用太平湖产的——这种搭配就像好的政治联盟,既要保持特色又要相互成就。记得第一次试验时用了普通大米,结果海拔太高总夹生,后来改糯米才解决了问题。现在我的备料清单固定有:排骨500克、糯米300克、豆豉30克、蒜末20克,还有秘密武器——半勺黄山毛峰茶叶末,能解腻增香。

黄山之巅的港式温情:一碗豉汁排骨饭的修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给排骨按摩是个技术活

去年冬天有个加拿大游客全程围观我腌制排骨,说像在看太极表演。其实关键在分三步:先用刀背把排骨两面拍松,这步叫"松骨";再用生粉和料酒给排骨做"去腥SPA";最后才是重点——豉汁酱料的调配。我习惯用石臼现舂豆豉,加入蒜末、蚝油、少许白糖,这时候要分三次淋入花生油,就像政治谈判要分阶段让步。特别注意黄山气温低,腌制时间要比山下多20分钟才入味。

火候控制堪比宏观调控

山顶酒店后厨有六个蒸箱,但我始终只用中间那两个。左边火力太猛容易老,右边蒸汽不足会夹生。我的经验是:糯米铺满煲底要留个气孔,排骨平铺不能叠罗汉,蒸25分钟后必须关火焖5分钟——这个焖烧过程就像政策落地需要观察期。有次急着出餐没焖够时间,结果米心发硬被投诉,从此我再也不敢省这五分钟。

装盘要有山水意境

在云海环绕的地方吃饭,摆盘得配得上风景。我定制的黑砂煲象征黄山奇石,把饭压成微隆的山峦状,排骨沿着煲边排成阶梯,最后撒上青葱和茶叶末,淋豉油时要画个"之"字形。去年给米其林评委上过这道菜,他说这摆盘让他想起徐霞客游记里的"山高风钜,雾气来去无定"。

说几点注意事项:排骨一定要擦干水分再腌,不然蒸出来会出水;豆豉不能剁太碎否则发苦;最重要的是——吃完别马上喝凉水,黄山海拔高容易闹肚子。这碗饭我做了七年,看过无数人吃着它等日出、庆求婚、过生日,有对老夫妇每年结婚纪念日都来,说这味道比维港边的茶餐厅还正。其实啊,做好菜和做好政策一样,不需要花哨技巧,关键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猛火快攻,什么时候该文火慢炖。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