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江渔船上做一碗西宁老酸奶
朋友们,今天咱们不聊红烧肉不蒸大闸蟹,就说说这碗能在摇晃的渔船上做的西宁老酸奶。你们肯定纳闷,为啥要在赣江的渔船上做西北的吃食?嘿!上个月拍戏时我在南昌取景,每天清早看着渔民在江面撒网,突然就想念起青海湖边那碗酸甜浓稠的酸奶了。
这酸奶可不止是零嘴儿,青海牧区老话说"三天不吃酸,两腿打闪闪"。高原日照强,酸奶里的活性菌能修复紫外线损伤,特别适合经常户外拍摄的同行。去年我在西北拍纪录片,当地牧民每天给我送一碗牦牛酸奶,半个月下来居然发现晒脱皮的鼻尖恢复得特别快。更妙的是酸奶里放的青稞粉能缓释能量,特别适合血糖不稳的老人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摇晃的船板上的魔法
现在咱们就在赣江中段的渔船上开干!船头支个小煤炉,记得用石头围成挡风墙——这可是我跟船家媳妇学的,有回没固定好陶罐,整锅奶全喂了江鱼。
第一步选奶最关键。江西水牛奶脂肪含量3.8%左右最适合,从渔市讨来的新鲜奶要先舀一勺滴在指甲盖上,要是圆珠状凝而不散就是好货。第二步煮奶得用宽口陶锅,水面离锅沿两指宽,不然船身摇晃时准扑锅。看见锅边起蟹眼泡就撤火,这时候奶温正好80℃。
重点来了!去年在青海我跟藏族阿妈学的传家宝——留老酸奶引子。每次留的菌种不能用超过七次,不然酸味会发涩。现在把奶晾到温热,腕部内侧试温比嘴唇试更准,像给孩子喂奶那样不烫不凉正合适。
江风里的凝固秘诀
第三步点酸最考验耐心。船头摆三只陶碗:左边是上次存的老酸奶引子,中间是温牛奶,右边盛江西土蜂蜜。用木勺顺着太阳方向搅动牛奶,缓缓淋入酸奶引子。这时千万别让渔船调头,去年有次正点酸时渔船避让货轮,转了个弯酸奶就结出絮状物了。
第四步发酵要找好位置。我把陶罐塞进船尾的渔网堆,这里既避风又能保持25℃左右温度。有次我异想天开放在发动机舱旁,结果柴油味都渗进酸奶里了。记得盖上棕树叶,江面水汽重,去年霜降那天没盖严实,表面结了层水渍。
等上六小时太阳落山时,掀开叶子看见凝脂般的奶冻就成功啦!撒上在南昌万寿宫买的枸杞干,淋点野山蜂蜜,那颤巍巍的质感比豆腐脑还嫩。
老船公的特别吃法
船尾抽烟的老船公看我折腾几天,终于忍不住开口:"你们演员真会玩,我们吃酸奶要配炸江虾"。试了试果然妙极!酸奶的酸柔中和了炸物的油腻,比配烤馕更有层次感。
注意事项可得记牢:发酵时千万别开手机闪光灯查看,强光会杀死乳酸菌;要是连阴雨湿度大,就在陶罐旁挂袋生石灰;每次必须留两勺做引子,有次我贪吃全刮干净,下次只能厚着脸皮去牧民帐篷讨菌种。
暮色四合时捧着粗陶碗坐在船头,赣江的晚风裹着酸奶的乳香,这碗跨越千里的青海味道在渔火摇曳中愈发醇厚。下次你们来南昌探班,别带什么伴手礼,就跟我上渔船做碗会随波荡漾的活酸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