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唱片行里做一碗重庆小面
你说奇怪不?我这人吧,一进唱片行就饿。不是那种随便吃个三明治就能打发的饿,是那种非得来碗滚烫、麻辣、带着焦香糊辣壳的小面才能镇住的饿。今天咱们就不正经在厨房忙活了,跟我来,拐进街角那家“黑胶食堂”,在满墙的爵士乐和摇滚唱片包围下,做一碗地道的重庆小面。你别觉得离谱,美食和音乐,那可都是能钻进骨头里的东西。
先说说这小面的来历。它可不是什么阳春白雪的玩意儿,是山城重庆的“扛把子”,是码头力夫、的哥师傅和所有为生活奔波的人们的灵魂燃料。早上起来,街边板凳上一坐,“老板,二两小面!” 呼噜呼噜下肚,额头冒汗,舌尖发麻,一天的精气神就全提起来了。它的功效?提神醒脑那是基本操作,那股子霸道麻辣更能驱散湿气,让你从里到外都通透起来。只要是能吃辣、爱重口味的,不管是熬夜的、加班的,还是单纯想给味蕾来场风暴的,这碗面都适用。当然,胃不好的朋友,您就看看,过过眼瘾得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好了,废话不多说,咱们在唱片行的柜台(权当操作台了)上开干。做小面,灵魂全在佐料,面反而是其次。你需要准备的家伙事儿有:
- **面条**:新鲜的水面或者碱面最好,挂面也能将就。
- **灵魂酱料**:姜蒜水、花椒粉、红油辣椒、酱油、醋、猪油(这是香气的关键!)、芽菜或者榨菜碎、花生碎、葱花。
- **青菜**:几根嫩嫩的小白菜或者空心菜。
第一步:调制无敌底料
拿个大碗,别客气。先来一勺金黄喷香的猪油,用它的动物油脂香打底。接着,倒入酱油和一点点醋,提鲜解腻。然后,重头戏来了——舀一大勺红油辣椒,看那红亮的辣油渗入碗底,香气立刻就上来了。别忘了撒上花椒粉,这麻味才是重庆小面的魂。最后,把姜蒜水、芽菜碎、花生碎统统请进来。这时候,碗里已经是个五彩斑斓的小世界了。
第二步:煮面与烫菜
这边灶台上的大锅水已经咕嘟咕嘟滚开了。把面条抖散了下进去,用筷子轻轻拨开,让它们在沸水里尽情舞蹈。**(这里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验:煮面时,水一定要宽,火一定要猛。有一次我水放少了,面下去锅就凉了,结果煮出来的面条黏糊糊的,毫无筋骨,像在嚼一团湿抹布,那个教训可太深刻了。)** 等面条快熟的时候,把洗好的青菜丢进去,烫个十几秒,变得翠绿就赶紧捞起来。
第三步:高汤点睛
正宗的做法需要骨头高汤,但在唱片行嘛,咱们灵活点。舀两勺滚烫的面汤,冲进刚才调好的底料碗里。“刺啦”一声,所有佐料的香气被瞬间激发出来,融合在一起,一碗汤底就成了。
第四步:组合出锅
用漏勺把煮好的面条和青菜捞起,沥沥水,然后稳稳地放入调好汤底的碗中。让每一根面条都浸润在红油鲜汤里。
第五步:最后点缀
抓一把翠绿的葱花,潇洒地撒在面上。喜欢吃得更香的朋友,可以再补一勺油辣子。好了,大功告成!
享用与注意事项
别等了,赶紧用筷子把碗底的所有佐料和面条彻底搅拌均匀。让麻、辣、鲜、香、烫完美地包裹住每一根面条。就着唱片机里传来的蓝调音乐,大口吸溜吧!那感觉,比听任何交响乐都来得酣畅淋漓。
最后啰嗦几句注意事项:第一,辣椒和花椒的量力而行,别为了逞强第二天难受。第二,猪油是传统风味的精髓,实在介意可以用香油代替,但风味会打折扣。第三,面条切忌煮得过软,一定要保留一点“骨力”,才有嚼头。
看,在唱片的环绕下,一碗面也能吃出江湖气。音乐在耳边,美食在胃里,这日子,不就踏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