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梅菜扣肉:一口软糯的江南旧梦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宁波的梅菜扣肉。这道菜啊,光是听到名字,口水就忍不住要流下来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炖得酥烂,深褐色的肉皮泛着油光,底下垫着乌黑发亮的梅干菜,整道菜散发着咸香扑鼻的气息。但你知道吗?这盘看似家常的扣肉,背后藏着宁波商帮闯荡四海的智慧,还跟著名的天一阁有着不解之缘呢!
先说说它的来历吧。梅菜扣肉在宁波落地生根,大概是在明清时期。那时候,宁波商帮可是全国最会做生意的群体之一,他们乘着船,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把南方的茶叶、丝绸运到北方,再把北方的货物带回来。长途跋涉,船上需要能长时间保存的干粮和菜肴。于是,聪明的宁波人就想出了办法:把新鲜的芥菜晒成梅干菜,既能防腐,又浓缩了鲜味;再把五花肉用酱油、黄酒焖煮后,和梅干菜一起蒸制。这样做出的扣肉,放上十天半月都不会坏,在船上慢慢蒸着吃,越蒸越入味。梅菜能解腻开胃,五花肉则提供了充足的脂肪和蛋白质,非常适合体力消耗大的商人和船工。直到今天,这道菜依然是宴席上的“硬菜”,尤其受中老年人和体力劳动者的喜爱,当然,咱们年轻人偶尔解馋,也是极大的享受。
这里就得提提宁波天一阁了。这座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是明代范钦所建。你想啊,范氏家族世代读书、做官,也经商,家中宴客,既要有书卷气的雅致,又得有实在的丰盛。梅菜扣肉——肉是实在的,梅菜是风雅的,不正契合了这种“商儒并重”的宁波精神吗?我总觉得,在那书香缭绕的天一阁里,或许也曾飘出过这道菜的浓郁香气,滋养着一代代的文人与商人。
下面,就跟我一起动手做这道承载着历史的佳肴吧
准备材料:带皮五花肉一块(约500克),宁波本地产的梅干菜100克,姜片、葱段适量,冰糖一把,生抽、老抽、黄酒(绍兴花雕最好)各适量。
第一步,处理梅干菜。宁波的梅干菜用的是芥菜,晒得干透,乌黑中带着一种特殊的香气。把它放进盆里,用温水浸泡半小时,泡软后反复冲洗,挤干水分切碎。这一步可不能偷懒,不然梅菜里的沙子会影响口感。
第二步,处理五花肉。把整块五花肉皮朝下,放进凉水锅里,加入姜片、葱段和两勺黄酒,大火煮开,转中火煮20分钟,煮到筷子能轻松插入肉中即可。捞出后,趁热在猪皮上均匀地抹上一层老抽,给它上点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步,煎炸肉块。这可是让扣肉皮起皱、口感变好的关键一步。锅里多放点油,烧到六成热,把抹了老抽的肉块皮朝下,轻轻滑入油锅。**这里我要分享一个我的血泪教训——第一次做的时候,我没把肉块表面的水擦干,结果油花四溅,跟放鞭炮一样,吓得我差点把锅盖扔了!所以各位,下锅前一定要用厨房纸把肉皮彻底擦干啊!** 炸到肉皮起小泡,变成金红色就捞出来,放进刚才煮肉的汤里泡一会儿,这叫“醒皮”,能让猪皮产生漂亮的虎皮纹。
第四步,炒梅菜。锅里留底油,放入挤干水分的梅菜,中小火慢慢煸炒,炒出它的干香味。然后加入冰糖、两勺生抽、一勺老抽,继续翻炒均匀,让梅菜充分吸收调味料的滋味。
第五步,切片与组装。把醒好的五花肉切成大约半厘米厚的大片,肉皮朝下,像盖瓦片一样整齐地码在一个大碗里。然后把炒好的梅干菜铺在肉片上,压实压平。
第六步,上锅蒸制。这是最考验耐心的环节。在码好肉的碗里淋上几勺黄酒,盖上另一个盘子或者保鲜膜,防止水汽进入。放入蒸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蒸至少2个小时!时间短了,肥肉的油腻感去不掉,瘦肉也不够酥烂。一定要蒸到位,让肉和梅菜的滋味在蒸汽中彻底交融。
几个小贴士,让你一次成功
注意事项可不能忽视。首先,选肉是关键,一定要选一层肥一层瘦、层次分明的“五花三层”,太肥则腻,太瘦则柴。其次,蒸的时间宁长勿短,老一辈甚至要蒸上三四个小时,那才叫入口即化。最后,这道菜比较咸香,吃的时候最好配上一碗白米饭,或者夹在光饼里吃,既能中和咸味,又能让你充分感受它的美妙。
当两个小时过去,你揭开锅盖,那股混合着肉香、梅菜香和黄酒香的蒸汽扑面而来时,所有的等待都值了。拿一个盘子扣在碗上,迅速翻转过来——一盘酱色油亮、形态完美的梅菜扣肉就呈现在你眼前了。用筷子轻轻一夹,肉片颤巍巍的,肥肉已经变得透明,瘦肉酥烂不塞牙,梅菜吸饱了肉汁,咸鲜可口。这一口下去,不仅是味蕾的满足,仿佛也尝到了宁波这座滨海城市,那融合了书香与商贾气的悠悠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