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杂碎汤:一碗熬了千年的江湖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2

肇庆杂碎汤:一碗熬了千年的江湖

那天清晨六点,我在肇庆老城区的巷弄里被一股混合着药材与骨香的气味唤醒。循着白雾蒸腾处走去,只见三口大陶瓮在老灶上咕嘟作响,老板娘用端溪石研墨般的耐心,搅动着浓白汤汁——这正是肇庆人喝了七百年的杂碎汤

当端砚遇见药膳

肇庆杂碎汤的诞生,竟与端砚开采史息息相关。宋代开采端溪石材的工人,常将猪杂、牛杂与祛湿药材同煮,用陶瓮架在砚石边煨煮整夜。星湖摩崖石刻上至今留有"暑月煲羹"的记载,这"羹"便是杂碎汤的前身。老辈人说,用本地陶瓮慢炖的杂碎汤,能化解端溪水汽带来的湿气,其功效堪比三剂祛湿茶。

这锅汤特别适合三类人:常年在水边劳作的渔家、熬夜工作的文人、以及像我们这样被空调伤了的现代人。去年秋天我带父母来肇庆,母亲喝了三天杂碎汤后,纠缠多年的关节痛竟缓解大半。老板笑说:"星岩的摩崖石刻记着‘岩下水暖治沉疴’,你们外乡人总不信。"

七步熬出江湖味

1. 选料要学挑砚石——猪肺需粉红如端石中的胭脂晕,猪肠要似白端石般肥厚。我在菜场挑了半小时,肉铺老板忽然问:"你要做杂碎汤吧?外地人不会这么挑。"

2. 清理杂碎如琢砚——将猪肺管对准水龙头灌洗,见肺叶渐白如宣纸。肠壁翻面用粗盐揉搓,这步最考验耐心,就像老师傅雕刻星湖摩崖的笔画

3. 汆水定形——冷水下杂碎,加半碗肇庆米酒,煮到水面浮起细密白沫,恰似端砚上的鱼脑冻纹

4. 爆香精髓——用本地土榨花生油爆香老姜,我曾偷懒用普通生姜,结果汤色浑浊,被老师傅说"糟蹋了星岩的好水"。

5. 药材配伍——五指毛桃20克、牛大力15克,这些长在七星岩的草药,让汤底泛着淡淡的椰香

6. 瓮炖乾坤——所有材料入陶瓮,加满鼎湖山泉水。切记小火慢炖四小时,待汤色转为象牙白,与褪色的摩崖石刻同色。

7. 点睛之笔——起锅前撒一把新鲜枸杞叶,碧绿点点如星湖上的睡莲

肇庆杂碎汤:一碗熬了千年的江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勺汤里的学问

最难忘那次炖汤事故。我贪快用高压锅,结果药材的甘洌全失,只剩浓苦。老师傅摇头:"看摩崖石刻要等夕阳,熬杂碎汤要守晨光。"后来才知,陶瓮微小的气孔能让水分蒸发,这才是汤头浓郁的关键。现在我家常备肇庆陶瓮,每次炖汤时氤氲的水汽,都让我想起星湖上缭绕的晨雾

喝这汤定要配肇庆裹蒸粽,糯米的温润能中和药材的微苦。常看见老食客端着汤碗坐在店门口,望着远处的七星岩慢慢啜饮。某个冬至清晨,我见一位白发老人用汤在石桌上写了个"砚"字,水痕映着朝阳,他说这是祖辈传下的谢汤礼

注意事项:药材包不可久煮超六小时否则发苦;腹泻时忌食猪肠;痛风者宜去猪肺改用粉肠;切记不可加味精破坏回甘。若得闲暇,不妨端汤至星湖边的石凳,就着摩崖石刻的千年风骨,饮下这碗山水滋养的温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