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漠河北极村做深圳盆菜是种什么体验?
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在零下40度的漠河北极村,围着火炕吃广东深圳盆菜的画面吗?去年冬至那天,我就在自家小木屋里捣鼓这道岭南传统大菜。窗外是白茫茫的冰天雪地,屋里砂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十几种食材层层叠叠像搭积木,那场面简直冰火两重天!
这盆菜可是岭南人家的团圆法宝,特别适合天冷的时候补身子。一锅里有鲍鱼、海参、瑶柱这些海味,还有焖猪肉、烧鸭这些陆珍,荤素搭配足足十几种。炖煮时所有食材的精华都融进汤汁里,冬天吃完全身暖洋洋的,特别适合像咱们这种在极寒地区生活的人。家里有老人孩子的,过年过节煮上一锅,营养全面又方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记得第一次在北极村试做时,我那个老式机械闹钟都派上了用场——泡发干货要像调试齿轮般精准:瑶柱泡2小时,花菇泡3小时,海参更要泡足48小时,中间每8小时换次水。有回我没看时间,泡发过头的海参煮出来像橡皮筋,从此我直接把发泡时间刻在钟表底盘上当提醒。
接下来咱们说说具体做法
首先得准备个深口砂锅,在北极村这种地方,我习惯先用骨头汤垫底,把萝卜、莲藕这些耐煮的铺在最下层。第二层放烧肉、炸蚝豉这类油润的食材,第三层码花菇、支竹,最顶上才摆鲍鱼、海参这些贵气材料。记得每铺一层都要轻轻压实,像给手表装配零件那样严谨。
关键步骤是调那锅灵魂汤汁!我用蚝油、老抽、冰糖,再加点本地买的北极蓝莓酒,慢火熬成棕红色的酱汁。沿着锅边缓缓浇下去,汤汁会自己渗透到每一层。这时候要像修理怀表那样耐心,小火慢炖40分钟,最后勾个薄芡,撒上炸香的蒜粒和葱段。
这几个注意事项可得记牢
在漠河做盆菜最要命的是保温,我试过把砂锅端上桌才十分钟,最下面的汤汁就结出油花。后来琢磨出个土法子——先把砂锅在火炕上烤热,上桌时底下垫个铜盆,里面放上烧红的炭块。另外处理海鲜干货时,千万别用温水快速泡发,北极村室内外温差大,忽冷忽热会让食材收缩,就像机械表受磁那样难恢复。
现在每逢大雪封门的日子,我就爱守着窗外极光炖盆菜。当十二种食材的香气在木屋里弥漫开来,总觉得这锅不仅煮着山海之味,更炖着南北相隔的温暖。最后提醒大伙儿,吃盆菜千万别翻动,要从上往下层层吃,这样才能尝到每层不同的风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