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芭蕾后台煮一锅暖心的厦门花生汤
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吗?此刻我正蹲在俄罗斯芭蕾剧院后台的角落,用小电锅咕嘟咕嘟煮着厦门花生汤。周围是散落的芭蕾舞鞋、挂着羽毛头饰的衣架,空气里飘着松香和花生香气的奇妙混合。那些刚跳完《天鹅湖》的演员们裹着羽绒服排队等汤喝——这场景是不是特别魔幻?
为什么要在芭蕾后台煮这锅汤?
这锅汤可是专门为这些芭蕾舞者准备的。厦门花生汤看起来朴素,实则是个能量宝库。花生补血健脑,冰糖润肺生津,慢火熬煮后特别容易吸收。演员们跳完舞往往累得吃不下东西,又冷得发抖,这时候来碗温热的花生汤,既能快速补充血糖,又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特别是那些控制体重的女舞者,既需要能量又怕发胖,这汤比巧克力靠谱多了。
记得去年冬天巡演,有个叫安娜的独舞演员每次谢幕后都手脚冰凉。我连续三天给她留了花生汤,她居然说比红菜汤更让她想起家乡——虽然她家乡在喀山!后来整个芭蕾舞团都管这叫"东方魔法饮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看看我的后台制作秘籍
第一步选料就很有讲究。我在莫斯科的亚洲超市找了三种花生,最后发现还是带皮红皮花生最香。记得要挑颗粒饱满的,别舍不得扔坏粒——去年有次偷懒没仔细挑,熬出来的汤带苦味,被舞者们集体"退货"了。
泡发绝对是个耐心活。我通常趁白天排练时就把花生泡上,等晚上演出结束正好能用。有次急着用热水泡,结果花生外软里硬,熬煮时都开花了芯子还是硬的。现在我都老老实实用冷水泡足5小时,让花生喝饱水变得圆鼓鼓的。
去红衣这步最解压!把泡好的花生放在掌心轻轻一搓,红衣就簌簌脱落,像在捏泡泡纸。舞者伊万有次路过觉得好玩,非要帮忙,结果用力过猛把花生仁都弹飞了,现在我们后台墙角的缝隙里可能还藏着几颗"逃兵"呢。
最关键的熬煮阶段
在后台做饭要懂得变通。没有砂锅就用厚底小电锅,调到文火档模拟慢炖。水要一次加足,我通常按1:8的比例——这点可是用教训换来的!上个月演出《胡桃夹子》时中途加水,汤色就变浑浊了,幸好那天演的是老鼠兵,大家说喝起来很"应景"。
等花生煮到半透明时,该放冰糖了。俄罗斯的冰糖块头太大,我总要用道具组的榔头敲碎。有回正敲着糖,台上突然传来枪响——原来在演《堂吉诃德》,把我吓得不小心多放了糖,结果那锅汤甜得舞者们跳起来特别轻盈,艺术总监还问是不是换了新配乐(笑)。
来自后台的温馨提醒
要是给年纪大的老师傅喝,我会多熬半小时,让花生完全化在汤里。新手常犯的错是火候不够,花生芯还脆着就关火。判断方法是捞颗花生轻轻一抿,要能像冰淇淋那样化开才行。剩下的汤可以装进保温杯,让舞者带回家当早餐——不过据我所知,通常撑不到回家就喝光了。
现在这锅汤在后台比凡士林还受欢迎。看着舞者们捧着热气腾腾的碗说"斯帕西巴(谢谢)",我突然觉得,或许美食和芭蕾一样,都是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言。下次要是你在剧院闻到花生香,说不定就是我们剧团在巡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