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宜兰三星葱油饼:唱片行里的香气记忆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台北的宜兰三星葱油饼:唱片行里的香气记忆

你知道吗?我第一次吃到正宗宜兰三星葱油饼,是在一家老唱片行的角落里。那时候黑胶唱片正在播放着邓丽君的《甜蜜蜜》,空气里除了怀旧的旋律,还飘着一股让人走不动路的葱油香——老板居然在柜台后的小厨房煎葱油饼!这种奇妙的组合让我瞬间理解了什么叫"用耳朵听美食"。

葱油饼的前世今生

要说这宜兰三星葱油饼啊,可得从它的出身讲起。宜兰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常年多雨,这种气候特别适合种葱。三星乡的土壤富含矿物质,长出来的青葱特别肥美,葱白长、纤维细,咬下去甜而不辣,据说早年还是进贡给日本天皇的御用葱呢!

老一辈的宜兰人最早是把葱油饼当点心吃的。清晨下田前,主妇们会快速揉个面团,撒满自家种的三星葱,用猪油煎得金黄酥脆,让家人带着去干活。这饼子既能饱腹又能补充体力,渐渐就成了宜兰的标志性小吃。现在你去宜兰街头,几乎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一个葱油饼摊,有的还创新加入了鸡蛋、起司等新吃法。

最适合吃葱油饼的?我觉得是早上赶着上班上学的年轻人,或是下午嘴馋想来点小吃的上班族。它不像油炸食物那么油腻,又比饼干馒头有滋味。特别是天气转凉的时候,热乎乎的葱油饼捧在手里,葱香面香交织,简直是最治愈的平民美食

台北的宜兰三星葱油饼:唱片行里的香气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唱片行做葱油饼的奇妙体验

那次在唱片行偶遇葱油饼之后,我软磨硬泡让老板教我做。你绝对想不到,在满墙的黑胶唱片中间揉面团是种多特别的体验!老板说音乐能让面团"放松",做出来的饼更酥软。我们边听着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边开始了制作:

先准备这些材料:中筋面粉300克、热水150毫升、冷水50毫升(这个冷热交替是关键!)、宜兰三星葱一大把(一定要选葱白长的)、盐、白胡椒粉、猪油和沙拉油各半。

第一步:和面要有节奏感

把面粉倒进大碗,先加热水快速搅拌成雪花片,再加冷水揉成团。记得要像打拍子一样,"快-慢-快"——热水要快搅,冷水要慢加,最后揉面要用力快揉。揉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就对了,盖上湿布醒30分钟。这时候最适合放首爵士乐,让面团跟着节奏呼吸。

第二步:切葱的仪式感

等待醒面时来切葱。三星葱特别脆嫩,不要用剁的,要用切的,保持葱管的完整。我第一次做的时候贪快,把葱剁得碎碎的,结果煎的时候出水严重,饼变得湿答答的。后来学乖了,每段切2-3公分长,这样既能保留葱汁,又不会让饼皮过湿。

第三步:擀面团的技巧

醒好的面团分成四份,取一份擀成薄薄的长方形。刷上一层猪油(这是香酥的关键!),均匀撒上盐、胡椒粉,然后铺满青葱。从长边慢慢卷起,卷成一条长蛇状,再盘成蜗牛造型。这个步骤最需要耐心,记得那次我太着急,卷得太用力,结果葱从两头挤出来,煎的时候到处掉葱。

第四步:煎饼的火候艺术

平底锅倒油,中小火预热。把盘好的面团轻轻压扁,擀成1公分厚的圆饼。油热后下锅,听到"滋啦"一声就对了!每面煎3-4分钟,期间要不断转动饼身让受热均匀。最好玩的是要用锅铲轻轻拍打饼面,这样层次才会分明。煎到两面金黄就可以起锅了。

我的失败经验谈

我得坦白,第一次独立做的时候搞砸了。那天唱片行老板不在,我自信满满地想复制他的手艺。结果面团醒得不够久,擀开时一直回缩;火又开得太大,外表焦了里面还没熟。最惨的是贪心放太多葱,整个饼在锅里散架了,变成"炒葱面疙瘩"。后来才明白,做葱油饼急不得,每个步骤都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就像欣赏一张黑胶唱片,要从头听到尾才能体会完整的美妙

几个小贴士要牢记

如果你也想在音乐声中做葱油饼,记住这几点:第一,三星葱不能提前洗好放着,要现洗现切,否则香气会跑掉;第二,猪油和沙拉油1:1混合最香,全用猪油太腻,全用沙拉油不够酥;第三,煎好的饼要放在铁架上沥油,别用盘子装,不然水汽会让饼变软;最后,配一碗酸辣汤最对味,这可是唱片行老板的私房搭配!

现在每次闻到葱油饼的香气,我就会想起那家唱片行,想起在邓丽君的歌声里等待饼皮金黄的那些下午。食物就是这样,总能把某个场景、某段旋律牢牢封印在记忆里。下次你做葱油饼时,不妨也放点音乐,说不定能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美味记忆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