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城大饼:临汾人面食江湖里的侠客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2

穿城大饼:临汾人面食江湖里的侠客

说起咱临汾的美食啊,那可真是面食的天下!但今天咱不聊刀削面,单说一个特别实在的吃食——泗阳穿城大饼。这饼子名字听着就霸气,"穿城"二字,仿佛能闻到刚出炉的麦香飘遍整座古城。您要是去过尧庙,感受过华夏文明的源头,再去壶口瀑布看了奔腾的黄河水,就会明白——只有这般厚重的土地,才养得出这样实在的粮食

这饼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清时期。那时候临汾是晋商往来的重要驿站,穿城大饼因为耐存放、顶饿,成了商队驼夫们的干粮首选。一块大饼能用麻绳穿起来挂在胸前,走十里路掰一块,就着黄河边刮来的风都能咽下去。发展到今天,它不仅是劳动人民的能量补给站,更是家家户户年节时必备的主食。脾胃虚寒的人吃它能暖胃,干活的人吃它扛饿,老人孩子掰着泡羊肉汤吃也顺口。

穿城大饼:临汾人面食江湖里的侠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下面说说我是怎么在家复刻这道地方美味的

去年秋天我去壶口瀑布写生,回来时特意在泗阳古镇找了家老店学艺。老师傅说,现在的穿城大饼改良了多次,但核心还是那三样:本地的冬小麦、黄河水和老面引子。

先准备材料:中筋面粉500克(一定要用晋南的麦子磨的面,筋道)、温水280克(别用纯净水,咱临汾的碱性水才正宗)、老面50克、盐8克、小苏打2克。工具要准备大号陶瓷盆、擀面杖和厚重的铁鏊子

第一步是和面。把老面用温水化开,慢慢倒进面粉里,边倒边用筷子搅成絮状。这时候别急着揉,盖上湿布醒20分钟,让面筋自然形成。接着揣入盐和小苏打,像打太极那样推揉,要揉到面团光洁如绸缎。我记得第一次做时心急,没揉到位,结果烙的饼硬得像壶口瀑布边的石头

第二步是发酵。把面团收圆放进盆里,盖上湿布,放在临汾特有的土炕余温处。冬天约需3小时,夏天2小时就够了,要发到两倍大,手指戳洞不回缩。

第三步是做饼胚。案板撒干粉,取出面团轻轻排气,分成两个剂子。每个剂子由外向内收圆,再擀成2厘米厚、直径30厘米的圆饼。这里有个诀窍:要用擀面杖在饼胚正中戳个洞,这样烙的时候受热均匀。

第四步是二次醒发。把擀好的饼胚放在铺了笼布的蒸屉上,盖上锅盖,再醒40分钟。这时候能看到饼胚微微膨胀,像尧庙的穹顶那样饱满。

第五步开始烙制。铁鏊子烧热后转小火,不用放油!直接放入饼胚。先烙带洞的那面,盖上锅盖烙8分钟,翻面再烙7分钟。记得用竹签在饼面上扎些小孔,让热气流通。

最后关键一步是烤制。烙好的饼要立着插在鏊子边沿,转动着烘烤饼边,这样出来的饼才能外脆内软,放三天都不硬。

我自己摸索出的小窍门

有回我尝试在面里加了点尧庙附近产的柿子醋,结果发现饼皮更酥脆了。后来老师傅告诉我,这是利用了酸碱中和的原理。现在每次做都会加5毫升柿子醋,和在温水里一起和面。烙饼时火候控制最重要,记得有次写生回来急着做饼,火开大了,表面焦黑里面夹生,只好带着遗憾就着羊肉汤把焦糊的部分啃了

穿城大饼:临汾人面食江湖里的侠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注意事项要记牢

发面时间宁长勿短,临汾气候干燥,可以在盆边放碗热水增加湿度。烙饼时切忌频繁翻面,一面烙定型了再翻。吃不完的饼要自然放凉后再装袋,不然水汽会让饼皮变软。若是放干了,喷点水蒸五分钟就能恢复松软。

这块穿越时空的大饼啊,承载着尧舜故里的农耕记忆,映照着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每当掰开热腾腾的穿城大饼,看着里面层层叠叠的纹理,就像翻开临汾这本厚重的历史书。您要是来临汾,看完尧庙的中华根祖文化,赏过壶口的金色瀑布,别忘了找个巷子深处的饼铺,买块刚出炉的穿城大饼,就着黄河的风,尝尝这片黄土地最本真的味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