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碗仔翅:片场里的暖心传承
在电视剧《烟火人间》拍摄现场,凌晨三点的棚内依然灯火通明。当道具组端出热气腾腾的碗仔翅时,演员们冻得发白的脸颊终于泛起红晕——这碗看似鱼翅的平民美食,正以它跨越半个世纪的温度,温暖着现代片场的每个角落。
市井智慧的结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街边,小贩用陶碗盛装仿鱼翅羹,「碗仔翅」由此得名。主要原料是廉价的粉丝、木耳和香菇,却因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氨基酸,具有滋阴润肺、补充体力的功效。特别适合熬夜工作者、体力消耗大的人群食用,在影视基地这种昼夜颠倒的场所,俨然成为比咖啡更健康的能量补给。
去年深秋在横店拍夜戏时,我亲眼见证这道美食的神奇。某剧组连拍12小时雨戏后,场务抬出提前备好的碗仔翅,工作人员捧着粗陶碗蹲在监视器后的场景,比任何镜头都更触动人心。当时使用的改良配方加入了山药粉勾芡,既保持顺滑口感,又避免了传统粟粉可能产生的反酸,这个发现后来成了我们片场的秘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片场改良版制作教程
第一步:准备阶段(30分钟)
干香菇40克、黑木耳30克冷水泡发,粉丝50克温水软化。这道工序需要提前完成,记得在《霓虹都市》剧组时,曾因匆忙使用温水快速泡发,导致香菇鲜味流失,这个教训让我至今坚持冷水慢泡的原则。
第二步:食材处理(15分钟)
将泡发的香菇、木耳切丝,鸡胸肉100克顺纹理撕成细丝。特别要注意鸡肉撕扯时需保持纤维完整,这样煮制时才能形成独特的絮状口感。
第三步:高汤熬制(20分钟)
取1500毫升清水,加入猪骨浓汤宝2个,放入香菇蒂提升鲜味。影视基地通常备有现成高汤,若使用自制高汤,建议提前加入两片金华火腿提鲜。
第四步:烹煮融合(15分钟)
汤沸后依次放入香菇丝、木耳丝,中火煮10分钟。接着放入鸡丝和粉丝,这时需要调至文火,用勺子沿锅边轻轻推搅。
第五步:勾芡调味(5分钟)
山药粉30克用冷水调开,缓缓倒入锅中同时快速搅拌。待羹汤呈琉璃芡状态,淋入生抽15毫升、老抽5毫升,最后撒白胡椒粉和芝麻油各1茶匙。
第六步:蛋花制作(2分钟)
转最小火,将打散的蛋液透过漏勺淋入锅中,形成金丝状的蛋花。这个技巧是在某次美食节目拍摄时,向八十岁的老厨师范学得的传统手法。
第七步:装碗点缀(3分钟)
盛入预热过的陶碗,撒上香菜末和炸红葱头。切记不可使用塑料器皿,这在《美味情缘》剧组有过惨痛教训——塑料碗会加速羹汤降温影响风味。
片场实操要点
1. 食材替换方案:遇到素食演员可用素蚝油替代生抽,菌菇高汤代替肉汤。去年拍摄古装剧时,我们就为持斋的主角特制过全素版本。
2. 温度保持技巧:在零下五度的外景地,建议使用定制的保温汤桶,必要时可分批次加热。某次雪山戏拍摄,我们甚至用暖宝宝包裹碗底维持温度。
3. 应急调整方案:若出现芡汁过稠,可掺入适量热水挽救。切记不可直接加冷水,这个经验来自某次临时增加用餐人数导致的失误。
当晨曦微露,新来的场记小姑娘捧着空碗感叹「比米其林餐厅更治愈」时,我忽然明白:这道发轫于市井的平民美食,之所以能穿越时空仍在片场散发魅力,正因它承载着中国人关于温暖的共同记忆。在镜头虚构的悲欢离合之外,碗仔翅用最质朴的方式,讲述着真实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