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手把肉:游神庆典中的豪迈滋味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12

茂名手把肉:游神庆典中的豪迈滋味

在茂名年例游神庆典的喧闹声中,空气中总会飘荡着一股粗犷的肉香——那是手把肉的味道,一种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的原始美味。当巡游队伍抬着神像穿街过巷,家家户户的灶火上正炖煮着大块羊肉,等待庆典结束后与亲友共享这份凝聚着岭南风土的盛宴

茂名手把肉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沿海渔民的祭祀传统。渔民出海前需以全羊敬奉海神,祭祀后的羊肉用海水白灼分食,既祈求平安归来,又借羊肉温补特性抵御海上湿寒。这道菜选用八个月大的本地雷州山羊,其肉质紧实少膻,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配合生姜祛湿散寒,对体力劳动者、产后妇女及体虚畏寒者尤为适宜。在年例期间,手把肉更成为连接人与神的媒介——游神队伍经过时,主家会将煮好的第一块肉抛向神轿,完成“人神共食”的仪式交接

古法新传:手把肉的灵魂工序

去年参与电白区年例筹备时,我跟随七旬老师傅学习了传统手把肉制法。凌晨四点的厨房里,整扇羊排已浸泡在井水中,老师傅用刀背轻敲骨节说:“血水要透,但不能流失肉味,就像迎神要诚心,但不能失了分寸。”

正式制作需经历五个关键阶段:首先是“断筋”,用刀尖在羊腿肉表面划出密而不深的网格,这步关乎入味成败——我在初次尝试时因下刀过深导致肉质松散,老师傅立即纠正:“刀痕如叶脉,要连而不断”;接着进入“冷浴”,羊肉与冷水同步下锅,加入茂名特有的南姜与陈皮,待水将沸未沸时撇去浮沫,此时肉质处于最柔嫩状态;第三阶段“定魂”最为关键,转为文火维持水面微沸状态,放入沙姜、香茅草与适量盐,精确计时40分钟,让香料分子缓慢渗透肌理。

茂名手把肉:游神庆典中的豪迈滋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竹签刺入羊肉能自然垂落时,立即进行“冰淬”:将羊肉捞入冰镇的白粥中急速冷却,这个秘传步骤能使肉质收缩锁住汁水。最后“还阳”,把冰镇后的羊肉重新放入原汤慢火浸煮10分钟,让肌纤维在热胀冷缩中形成独特的弹牙口感。记得分切羊肉时,老师傅特意保留3厘米宽度:“这是祖宗定下的尺寸,刚好一握,符合‘手把’二字的本意。”

餐桌上的仪式美学

装盘时要以带皮面朝上呈扇形铺开,配一碟由花生油、腐乳与芫荽调制的蘸料。游神结束后,家族长者会执刀将第一块羊排分给在场孩童,寓意“薪火相传”。这种粗犷吃法暗合茂名人豪爽性情——去年邻村年例宴上,我看到九十岁的陈婆仍坚持用手撕肉,她笑说:“筷子夹得起肉,夹不起祖宗的心意。”

制作手把肉需特别注意三点:首选25斤左右的阉割山羊,过轻则味薄,过重则膻浓;焯水时切记冷水下锅,若水沸后入肉,瞬间收缩的蛋白质会将腥气锁在内部;蘸料中的花生油必须用本地小粒花生压榨,其特殊果香能中和羊肉的燥热。若宴客人数较多,可在炖煮时加入两节甘蔗,既能提鲜又不改味型本质。

当夜幕降临时,沾着香料碎末的手指与酒杯碰撞,手把肉的香气融入游神庙会的鞭炮声中。这道承载着海洋文明记忆的菜肴,如今不仅是年例宴席的压轴大戏,更成为游子心中最鲜活的地标——就像去年移居北欧的表叔视频时说:“在奥斯陆的雪夜里煮手把肉,当陈皮香气飘起时,整间屋子都变成了电白老宅的厨房。”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