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胡同里做内蒙古手把肉
要说这内蒙古手把肉啊,那可是草原上的宝贝!住在中城村这种半城半乡的地方,最适合做这道菜——既能解馋又特别养生。手把肉最大的好处就是温补气血,北京春天忽冷忽热的,吃这个正好驱寒暖胃。羊骨头里的骨髓还能补钙,特别适合经常腿脚酸软的老人家,或者像我这样每天带队员训练的教练。要是家里有刚生完病的、需要恢复体力的人,炖上一锅准没错。
记得第一次在中城村的出租屋里做这道菜,邻居大妈看见我拎着整扇羊排回来,瞪圆了眼睛说:"小伙子,你这够五六个人吃啊!"其实正宗手把肉就要量大,肉多才煮得香。我们教练队里有个内蒙古队员教过我,说草原上煮肉从来不用小锅,得用大铁锅让肉在开水里自由翻滚。
手把肉详细做法
先准备两斤带骨羊排(最好是羔羊,肉嫩),三根大葱,五六片老姜,一把干辣椒。调料特别简单:就两勺盐,一撮花椒。千万别放八角桂皮这些,内蒙古老乡说了:"好羊肉自己会唱歌,调料多了反而抢戏。"
第一步:羊排剁成拳头大的块,用凉水泡两小时。这步特别关键,我在队里第一次教队员做的时候,有个急脾气小伙直接跳过这步,结果煮出来的汤浑浊还带腥气。泡的时候记得换两次水,看到血水慢慢渗出来,羊肉就准备好唱歌了。
第二步:大铁锅装满冷水,下羊肉块开大火。水要没过羊肉两指高,千万不能中途加水!等水快开时,表面会浮起灰色泡沫,得用漏勺仔细撇干净。这时候满屋都是奶香奶香的羊肉味,隔壁练举重的小王总会被香味吸引过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步:撇净浮沫后,把姜片、葱段、干辣椒和花椒装进纱布袋,和羊肉一起慢炖。这里有个小窍门:得让锅盖留条缝,这样汤色才会清亮。转小火炖40分钟,用筷子戳一下,能轻松穿透羊肉就刚好。
第四步:捞羊肉特别讲究时机!去年冬天我在出租屋请队员吃饭,有个姑娘自告奋勇要帮忙,结果把羊肉在锅里多焖了十分钟,肉质就偏老了。正确做法是:时间一到立即关火,用漏勺把羊肉捞到大盘子里,趁热撒上粗盐粒。
第五步:煮肉的汤别浪费!撒把葱花就是原汤化原食,吃完肉喝碗汤,全身都暖烘烘的。上次队里有个队员感冒初愈,连着三天来喝这个汤,很快就恢复训练了。
我的翻车经验
最难忘的是去年立冬那次,我想着给队员们补补,特意买了五斤草原羊。结果炖肉时接到训练队电话,急着去处理队员受伤的事,走前忘了关小火。等三小时后回来,整锅汤熬得只剩锅底,肉都粘在锅底了。队员们看着黑乎乎的锅底直乐,说教练这是研发了新菜系叫"手把炭"吗?所以现在每次炖肉,我都在手机设好闹钟。
注意事项
选羊肉要选淡粉色的,闻着有奶香味的最好。炖煮过程千万别盖严锅盖,不然汤色会发浑。蘸料就用韭菜花酱或者蒜蓉辣酱,别用芝麻酱这些,不然内蒙古朋友该说咱不懂行了。剩下的肉汤第二天可以煮面条,比任何高汤都鲜!
现在每次我在中城村的小院里支起大铁锅,左邻右舍都知道教练又要做手把肉了。这道菜最神奇的是,吃着吃着就会让人想起草原的风,想起围着大锅吃饭的热闹。其实做饭和训练一个道理——尊重食材本身的味道,就像要尊重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大火煮沸,小火慢炖,最后出来的准是让人念念不忘的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