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河部落炖一锅哈尔滨酱骨头

频道:菜品 日期: 浏览:1

在亚马逊河部落炖一锅哈尔滨酱骨头

朋友们,今天咱们不聊路由器配置,也不说防火墙规则,就说说我在亚马逊河部落的露天厨房里,用当地土灶捣鼓出的一锅东北硬菜——哈尔滨酱骨头!这地方网络信号时断时续,但炖肉的香气能穿透整片雨林。你们知道吗?在湿热的热带雨林里,这锅带着骨髓香的酱骨头特别适合补充体力,尤其适合整天在丛林里穿梭的部落猎人和像我们这样需要熬夜维护卫星通讯设备的技术员

雨林里的能量加油站

这锅酱骨头可不简单:猪脊骨里的骨髓能滋阴润燥,黄豆酱富含蛋白质,肉桂皮能驱散雨林湿气。部落里光脚跑的孩子、哺乳期的妇女,还有我们这些天天被蚊虫叮咬的外来者,喝碗热乎乎的骨头汤最能恢复元气。上次部落长老感冒发烧,吃了两顿酱骨头汤泡木薯饼,额头冒层薄汗,第二天就能带队去捕鱼了。

在亚马逊河部落炖一锅哈尔滨酱骨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热带版酱骨头制作全记录

步骤1:处理骨头。我在部落集市换到三斤猪脊骨,用青柠檬汁代替料酒搓洗,再泡在淡盐水里半小时——这里没有自来水,取水得去河边,所以水量要精打细算。

步骤2:煸炒香料。把干辣椒、八角放在石板上用小火烘香,这可是我跟部落妇人学的,没有炒锅时,扁平的石板比金属锅更传热均匀。

步骤3:熬酱汁。重点来了!去年冬天我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老店里偷师过,正宗的酱骨头要用黄豆酱加啤酒熬汁。但在亚马逊,我用当地发酵的木薯酒代替啤酒,还加了半勺亚马逊野蜂蜜,这样炖出来的骨头带着果木香。

(这里必须分享我的翻车经验:第一次做时直接把酱倒进沸水,结果酱汁结块粘锅底,整锅汤都是颗粒感。后来学聪明了,要像调电脑参数那样分步操作——先用部落的陶罐把酱和木薯酒混合成糊状,再分三次兑入肉汤搅匀)

步骤4:炖煮关键。把焯过水的骨头放进部落的厚陶锅里,注入酱汁要没过食材两指高。雨林湿度大,我特意多加了根肉桂棒,大火煮沸后撤掉一半柴火,用余烬慢炖两小时。

步骤5:收汁秘诀。待汤汁收到一半时,把先前捞出的骨头重新摆盘,浇上浓汁——这时要像布置网络线路那样讲究层次,带骨髓的朝上,肉厚的贴边。最后撒上炸香的木薯丝,雨林版酱骨头就成了!

注意事项敲黑板

在雨林做这道菜要牢记:第一,炖煮时陶罐一定要留缝,否则高温下罐内气压会让汤汁喷溅;第二,剩余酱汁别浪费,我通常用来煮树薯粉条,第二天早餐还能拌着烤香蕉吃;第三,部落孩子喜欢舔骨髓,但小心烫伤,最好先用细竹管吸食。现在我的卫星锅旁边总放着这锅酱骨头,部落兄弟来找我修网络时,总会带着新鲜野果来换一碗汤,这可比任何防火墙都管用呢!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