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芸豆蚬子面:河浦町教堂里的海风滋味

频道:菜品 日期: 浏览:1

大连芸豆蚬子面:河浦町教堂里的海风滋味

各位乡亲们,今儿咱不聊伐木,就说说我在河浦町教堂后厨捣鼓出的一碗神仙面——大连芸豆蚬子面!这面可不得了,夏天吃解暑开胃,冬天吃驱寒暖身。蚬子富含锌和铁,能增强免疫力,芸豆补钙又通便,配上手工面容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孩子、熬夜上班族,连咱们这些天天抡斧头的伐木工,干完活来上一碗,立马元气满满!

河浦町教堂的烟火气

您可能纳闷,咋在教堂做面?其实啊,这老教堂后院有个石砌灶台,我每周日做完礼拜就借厨房捣鼓吃食。彩绘玻璃透着光,木十字架挂在墙边,炖蚬子汤的鲜香混着旧木椅的松香,别提多治愈了!记得第一次做这面时,教钢琴的玛丽修女还探头问:"王师傅,今天又砍树还是煮面?"我举着汤勺笑:"今天用伐木的力气揉面!"

大连芸豆蚬子面:河浦町教堂里的海风滋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步还原海边味道

**第一步:备料得学伐木的巧劲**

新鲜蚬子1斤(吐沙时加勺盐,模仿海水咸度),芸豆掐筋掰段,五花肉切丝煸炒出油——这儿有个窍门:肉丝要像劈柴似的顺纹理切,炒出来才嫩。上次我用教堂菜园自种的芸豆,皮薄肉厚,比市场买的甜得多!

**第二步:煸炒是风味的灵魂**

大铁锅烧热,倒一勺豆油,先下姜蒜爆香,再扔肉丝"刺啦"一响!等肉丝卷边时,把芸豆倒进去翻炒到翠绿。这时候芸豆会渗出清甜汁水,千万别加水,就得干煸!这招是我伐木时悟的——好比晒干的松木,一点火就窜香。

**第三步:熬汤如等待树木生长**

加两碗井水进锅,扔几粒干贝提鲜,小火慢炖15分钟。等汤色泛白时,把吐净沙的蚬子全倒进去。眼见着蚬壳"啪嗒啪嗒"张开,赶紧撇浮沫——**这儿得说个血泪经验:去年贪便宜买了泡过水的蚬子,结果一锅汤全是沙,修女们喝得直皱眉!从此我挑蚬子必选壳紧缝密的,像选木材得敲听回声**。

**第四步:煮面讲究时机**

另起锅煮手擀面,水滚时撒把盐。面条浮起就捞进凉开水激一下,这样才筋道。教堂厨房没计时器,我全靠哼完半首《圣母颂》捞面,刚好吃透不软烂。

**第五步:融合才是圆满**

把面条铺进海碗,连汤带料浇上去,最后撒一把香菜末。切记先喝汤再吃面,乳白的汤头裹着海洋的鲜甜,芸豆吸饱肉汁软中带脆,蚬子肉嫩得像要化在舌尖上!

注意事项敲黑板

1. 蚬子吐沙至少2小时,水里滴几滴香油吐得更干净

2. 芸豆务必煮熟,生芸豆有毒(别问咋知道的,伐木队老李曾躺过医院)

3. 吃剩的蚬汤别倒,第二天煮疙瘩面绝了

4. 教堂厨房灶火慢,城里用燃气灶的记得减3分钟火候

如今这面成了河浦町教堂的保留节目,上周办义卖时,连日本游客都举着相机拍这碗面。玛丽修女笑着说:"王师傅,你这面比布道还能抚慰人心。"我擦着斧头回她:"毕竟啊,喂饱肚皮和滋养灵魂,本来就是一回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