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镜町祭典上做一道香格里拉牦牛肉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不聊普通菜市场买的牛肉,要说就说来自云南迪庆高原的牦牛肉。这肉可不得了——高原牦牛整天在海拔3000米以上溜达,吃的是冬虫夏草旁边长的牧草,喝的是雪山融水,所以它们的肉啊,天生自带抗寒buff。牦牛肉富含蛋白质和铁质,脂肪含量却比普通牛肉低30%,特别适合手脚冰凉的姑娘、健身增肌的小伙伴,还有冬天容易气虚的老人。记得第一次处理牦牛肉时,我对着深红色的肉块还有点发怵,这肉比普通牛肉结实多了!
祭典上的牦牛肉变身记
在镜町祭典的露天厨房里,咱们要做的是"藏式黑椒牦牛柳"。你需要准备:牦牛里脊500克(逆着纹理切成小指粗的条)、迪庆野生松茸3朵、青红彩椒各半个,还有灵魂酱料——牦牛酸奶2勺、黑胡椒碎、孜然粉和青稞酒。别被材料吓到,其实在祭典的杂货摊都能凑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步的腌制可有讲究了。把切好的牦牛肉条放进木盆,倒半杯青稞酒轻轻抓揉,这步能去掉高原肉类特有的腥味。接着加入两勺牦牛酸奶——这可是我在香格里拉跟藏族阿妈学的诀窍,酸奶里的活性酶能让肉质变得特别松软。最后撒上现磨黑胡椒,腌制20分钟正好能去看场祭典太鼓表演。
烟火气中的烹饪魔法
祭典的石板烤炉烧到七成热时,刷层薄薄的酥油。先爆香拍碎的大蒜,再把腌好的牦牛肉条平铺上去。听到"滋啦"声时别急着翻动,心里默数30秒,等贴着烤炉的那面形成焦脆外壳再翻面。这时候肉香会混着祭典的烟火气飘出去,经常有穿着浴衣的小朋友被香味吸引过来扒着厨房栏杆张望。
等牦牛肉两面都变色后,把切片的松茸和彩椒倒进去快速翻炒。记得去年祭典我犯过个错误——把松茸和肉同时下锅,结果松茸的鲜味全被牦牛肉抢走了。现在我会等牛肉七成熟再放菌菇,这样松茸能吸收肉汁又不失本味。最后淋上腌肉剩下的酱汁,撒把孜然粉,锅边再呲点儿青稞酒,火焰窜起来的瞬间特别适合祭典氛围!
装盘时的暖心提示
用烫手的石锅装盘能保持温度,铺层焯过水的青稞苗垫底。切两片祭典买的苹果摆在旁边,果酸能化解油腻。要提醒的是,牦牛肉切忌全熟,当看到肉条中心还带着淡粉色就要关火,余温会继续加热到恰到好处的柔嫩度。肠胃敏感的朋友记得搭配我自制的沙棘茶,高原肉食配酸性饮品更好消化。
这道带着雪山气息的牦牛肉,在祭典的灯笼光下会泛着迷人的琥珀色。去年有个东京来的美食博主尝过后说,这味道让他想起阿尔卑斯的夏西牛排,但更多了份高原的野性。其实啊,最好的品尝方式就是端着石锅坐在祭典的樱花树下,让牦牛肉的浓香和飘落的花瓣一起融化在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