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东坡肉:音乐节后台的江湖救急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杭州的东坡肉:音乐节后台的江湖救急

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吗?就在上周那个嗨翻天的西湖音乐节后台,我正给压轴乐队开小灶呢!当时台上摇滚乐震得地面发颤,后台的帐篷里却飘出阵阵浓郁肉香——没错,我正在做杭州的东坡肉。这场景够魔幻吧?演员下台饿得前胸贴后背,这时候端出红亮颤悠的东坡肉,比什么能量棒都管用!

这块肉的千年传奇

说起东坡肉啊,它可不是普通红烧肉。当年苏东坡在杭州当市长,带着老百姓疏浚西湖。大家感激他,抬猪挑酒来感谢。这文人吃货灵机一动,让人把猪肉切成方块,用他的独家手法焖煮,回赠给挖湖的民工。从此"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的烧肉口诀流传了九百多年。这肉特别适合消耗体力的人,胶原蛋白能快速补充元气,肥瘦相间的结构吃着不腻。音乐节上那些连唱三小时的歌手、扛器材的场工,都是最需要这种实打实的能量补给

记得去年在草莓音乐节后台,贝斯手老王低血糖快虚脱了。我掀开砂锅夹出块东坡肉,往他饭盒里一扣。那哥们就着肉汁扒拉完两碗饭,半小时后生龙活虎重返舞台,后来每回见我都喊"救命肉师傅"。这种场景见多了,我总在巡演餐车里常备做东坡肉的料。

杭州的东坡肉:音乐节后台的江湖救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音乐节限定版教程

接下来咱们进入实战环节。在音响震得砧板跳舞的环境里做菜,你得掌握点特殊技巧:

第一步选肉就不能含糊。得挑肥瘦分层超过五层的精品五花,像我这样在菜场让摊主切出6厘米见方的厚块。上次在迷笛音乐节,配送公司送来的肉太薄,我直接一个电话追过去:"哥们,这肉是拿来炒回锅肉的,做东坡肉得立得住!"

第二步焯水要猛。大锅烧开水,扔进姜片葱段,把五花肉皮朝下煮十分钟。这期间正好能处理配菜——绍兴黄酒要备足半瓶,老抽生抽按2:1调好,冰糖用单晶的容易化。等血沫捞干净,把肉块捞进冰水,这叫"热胀冷缩",待会儿更容易入味。

第三步绑绳是门艺术。拿棉绳给每块肉扎十字结,像给礼物系蝴蝶结。这样炖煮时不容易散形,最后摆盘才立得住。有回我在风暴电音节后台发现没带棉绳,急中生智用泡过水的粽叶条代替,结果蒸出意外清香。

第四步炒糖色最考验火候。锅烧热倒丁点油,冰糖碎下去小火慢搅,等变成焦糖色冒小泡时,赶紧把沥干的肉块倒进去翻滚上色。这时后台助理跑来喊"厨师哥音量关小点",我一手颠锅一手调小煤气,锅里的糖色正好达到琥珀色临界点。

第五步转入砂锅慢炖。把上色的肉块皮朝下码进砂锅,淋黄酒没过肉块,加酱油、葱结、姜片。烧开后必须转小火,盖留缝隙焖90分钟。这期间我能去切青江菜,给乐手拌凉菜,甚至抽空看两眼直播屏。

最后收汁是关键。把肉块轻轻翻过来皮朝上,开大火熬浓汤汁。要像照顾婴儿似的不断用勺浇淋,直到每块肉都挂上锃亮的酱色外衣。这时候前台传来安可声,正好起锅装盘!

后台操作血泪史

必须分享我的翻车经历。有次在外滩音乐节,想着用高压锅省时间,结果肉酥是酥了,形状全塌。还有次炖肉时被拉去救场调音响,回来发现水烧干了,锅底结着炭黑焦糖。现在我都定三个闹钟,就算主唱来找我合影也绝不离灶台半步。

提醒各位:千万别中途加水,实在要加必须加热水;黄酒宁愿多不能少,酒精挥发后会留下醇香;吃之前最好冷藏一夜,第二天加热更入味。现在我的巡演餐车里常备二十份半成品,哪个乐队需要就隔水加热,配点米饭青菜,比外卖强十倍。

这锅在喧闹中慢炖的东坡肉,就像音乐节里突然响起的抒情歌,给躁动的灵魂最扎实的抚慰。下次你们在音乐节闻到肉香,顺着味儿来找我,准保给你留着一块颤巍巍、入口即化的江湖救急肉!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