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气质量监测站里做阜阳格拉条是啥体验?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现在正守着嗡嗡作响的空气质量监测仪揉面团呢。这间四面玻璃的小屋外头立着"PM2.5实时监测"的发光牌子,屋里操作台上摆着面粉盆,电子屏上跳动着187μg/m³的数据——没错,作为兼修舞蹈治疗师的厨子,我总能在特别的地方找到烹饪灵感。
今天要做的阜阳格拉条,可是安徽北部的街头霸王。传说朱元璋当年屯兵阜阳,士兵们把面团放在盾牌上用刀拍打,意外发现这样压出的面条格外筋道。这种粗如筷子的面条经过反复捶打拉伸,自带舒筋活络的隐喻,特别适合久坐办公的现代人。麦香浓郁的面条配上芝麻酱、蒜汁和荆芥,一碗下肚能让人从脚底暖到额头,简直就是食物界的伸展运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数据流里揉面的魔幻时刻
先舀两碗高筋面粉倒进不锈钢盆,这盆还是问监测站借的实验器皿。清水要像跳舞般分次加入,右手画圈搅拌时,左手顺势转盆——这手法和我带学员做即兴舞蹈时的云手动作异曲同工。当面粉变成雪花絮状时,用力把它揉成团。上次我在家做时偷懒用了面包机,结果发现机器揉的面缺少呼吸感,做出来的格拉条像在跳机械舞,还是手揉的面团更有弗拉明戈的热情。
趁着醒面的半小时,我盯着监测仪上突然飙升的PM10数据笑了笑。这情形多像做格拉条的要诀:面对突发状况要保持松弛。把变得柔韧的面团取出,像给舞者热身那样慢慢按压舒展。扯下一块面剂子搓成粗条,抹上油防止粘连,就像给舞者涂热身精油。
在空气质量警报中压条
最关键的压条环节需要找借力点。监测站没有传统灶台,我直接把不锈钢料理台当案板,双手握住面杖两端,像练太极那样用身体重量压面。当警报声突然响起显示臭氧浓度超标时,我正把面团压成两指宽的面片,这倒意外契合了压面需要的爆发力。把面片塞进格拉条模具时,要像带领舞蹈团体那样喊号子:"一、二、三——压!"看着粗圆的面条从孔洞中钻出,直接落进翻滚的开水锅,这画面莫名像监测仪上跳动的数据流。
煮面的五分钟里调酱汁才是灵魂。芝麻酱要用温水慢慢澥开,我总爱用监测站的温度计控制水温——60℃时芝麻酱融化得最丝滑。蒜臼里捣蒜泥的节奏,让我想起带阿尔兹海默症老人做节奏疗愈的拍子。最后泼上的辣椒油要在面条出锅前现炸,滚油浇在辣椒面上滋啦作响时,监测仪的噪音检测数值轻轻跳了两格。
舞动与烹饪的奇妙共鸣
记得有次带舞疗工作坊,有个总是紧绷肩膀的程序员学员,在连续三天吃了我做的格拉条后突然开窍。他说每次咀嚼这筋道面条时,下颌的运动莫名带动了肩颈放松,后来他甚至创出套"格拉条拉伸操"。这让我意识到,食物与舞蹈同样能解开身体封印。
煮好的格拉条要在凉开水里过一遍,就像舞蹈高潮后的舒缓动作。扣进碗里的面条要堆成小山状,浇上酱汁、蒜水、生抽、陈醋,最后撒上荆芥和黄瓜丝。吃前必须像调音师那样充分搅拌,让每根面条都沾满酱汁——这动作和我带团体舞疗时的融合练习神似。
注意事项:揉面时若监测到PM2.5超标记得关紧门窗;压条时最好踩着节奏进行;吃的时候务必发出哧溜声——这不仅是品尝礼仪,更是种呼吸疗法。当你在空气质量监测站里边看数据边吸溜格拉条时,会奇妙地感受到,原来守护呼吸健康与制造食物治愈可以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