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虫采集点酿保亭山兰酒是种什么体验?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在昆虫采集点酿保亭山兰酒是种什么体验?

你们肯定想不到,我这位整天在厨房打转的厨师,最近居然蹲在深山老林的昆虫采集点酿起了山兰酒!那天本来是跟着研究团队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采集野生蜂蜜的,结果在榕树下的临时工作站,看着满桌的玻璃罐和竹篓,突然就想起了当地老乡教我的古法山兰酒。这种用山兰米发酵的甜酒啊,可是黎族人家待客的宝贝,据说已经传了上千年了。

要说这酒的神奇之处,得从黎族"三月三"节日说起。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寨家家户户都会搬出密封的陶罐,用竹管吸饮琥珀色的山兰酒。这种酒属于发酵酒,酒精度大概12度左右,带着山兰特有的糯香和微甜。最特别的是它含有天然酵母菌和乳酸菌,能助消化解油腻,特别适合经常吃烧烤的年轻人。不过孕妇和酒精过敏的朋友可得管住嘴哦!

在昆虫采集点酿保亭山兰酒是种什么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昆虫采集点的特别酿造法

上次在吊罗山的采集点做这酒可有意思了。当时我们刚收集完野生蜂巢,正好有现成的野生酵母源。记住啊,做山兰酒最关键的就是温度控制,山里昼夜温差大,我特意把发酵桶放在采集点的恒温标本柜旁边。现在我把改良版的步骤分享给大家:

第一步备料:山兰米500g(要是买不到就用紫米代替)、山泉水3L、酒曲20g。在野外记得用便携电子秤称重,我那次就是随手抓了把米,结果发酵时间多了整整两天。

第二步浸米:把山兰米倒进不锈钢盆,用山泉水浸泡6小时。这里有个小窍门——在采集点可以用温度计测水温,要是低于20度就得延长浸泡时间。

第三步蒸米:用野外炊具隔水蒸40分钟,闻到糯香味就关火。记得在蒸屉上铺层芭蕉叶,这样能增加植物的清香

第四步摊凉:把蒸好的米饭摊开在竹筛上,等温度降到30度左右。我在采集点是用红外测温枪测的,你们在家用手背试温,感觉不烫手就行。

第五步拌曲:按1斤米配20g酒曲的比例,分三次撒入米饭中拌匀。这时候加入半勺采集来的野生蜂蜜,成品会更醇厚。

第六步装坛:把拌好的米饭装进玻璃罐,在中间掏个酒窝,盖上纱布放在阴凉处。在野外记得用防虫纱布,我上次没盖严实,差点让果蝇在里面产卵。

第七步发酵:前三天每天开盖搅拌1次,之后密封静置15天。这里要划重点——我在采集点发现早晚温差大的环境反而发酵得更充分,但要注意防雨。

第八步过滤:看到酒窝里渗出清澈酒液时,用无菌纱布过滤装瓶,冷藏后风味更佳。

野外酿酒的翻车经验

说起来真不好意思,我第一次在野外酿酒时闹过大笑话。那时把发酵罐放在帐篷里,白天太阳把帐篷烤得像蒸笼,结果第三天开盖时"砰"的一声,酒液喷得满帐篷都是!后来学乖了,把酒罐埋在树荫下的土坑里,温度就稳定多了。还有次半夜被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发现是浣熊在扒拉酒罐,赶紧用保鲜膜加了道防护。

最后唠叨几句注意事项:发酵容器一定要消毒,野外可以用沸水煮10分钟;要是发现酒液长白毛千万别舍不得,整罐都得扔掉;过滤后的酒糟别浪费,我在采集点都拿来当鱼饵,钓溪鱼一钓一个准。酿好的山兰酒最好在三个月内喝完,记得每次取酒要用干净的勺子

现在每次进山采集昆虫,我的装备里总会多带个酒罐。看着琥珀色的酒液在玻璃罐里轻轻晃动,远处是此起彼伏的虫鸣,这种天地间酿酒的感觉,可比在厨房里有意思多了!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