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捕捞船上做厦门螃蟹是啥体验?
朋友们,今天咱不聊财务报表,就说说我在长江捕捞船上捣鼓出的厦门螃蟹!这菜可不是普通大闸蟹,它用了厦门特有的姜母鸭调味手法,螃蟹裹着老姜麻油香,既能驱寒暖胃,又能补充优质蛋白。特别适合经常熬夜的上班族、手脚冰凉的姑娘,还有在江上吹风受寒的渔民兄弟。不过痛风的朋友得少吃点蟹黄哦。
那天我们的捕捞船正穿过芜湖江段,船老大突然捞上来一网活蹦乱跳的江蟹。我看着在船舷边扑腾的螃蟹,突然想起在厦门学过的古法姜母蟹。甲板上堆着刚送来的新鲜老姜,厨房里还有半瓶厦门带来的麻油,这不就是天时地利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接下来是详细做法
第一步得在晃动的船板上制服活蟹。记得有次我没经验,在厨房解绳子时让螃蟹窜进了沙发底。现在学乖了——用筷子戳进蟹脐旁那个小凹陷,等它不动弹了再操作。长江捕捞船上的老师傅还教了我更绝的:把蟹放在江水桶里浸十分钟,低温会让它们暂时休眠。
关键调味步骤
第二部要爆香姜片。记得在厦门八市买姜时,摊主强调必须用筷子能戳出汁水的嫩老姜。我在船灶上倒了足量黑麻油,小火把姜片炸到卷边。这时江风把麻油香吹遍整条船,连掌舵的船长都探头问:“今天做补品啊?”
这里插播我的翻车经验:去年在游艇上做这道菜,没固定砂锅结果浪一打翻了半锅。现在我在船厨台垫了湿抹布防滑,锅沿还卡着专用固定架。所以各位在船上做饭,切记要把锅具“锚定”好!
火候控制窍门
第五步加米酒时最有仪式感。沿着锅边淋入的瞬间,“刺啦”声伴着蒸汽冲上来,混着江面的水汽特别治愈。船上的二副后来跟我说,这味道让他想起老家漳州的夜市大排档。其实正宗做法该用台湾红标米酒,我在船上用九江双蒸替代效果也不错。
最后收汁阶段要留意江水起伏。有回遇上货轮经过的涌浪,我下意识护住砂锅的样子,被船员笑称“像抱着存钱罐的会计”——看来我的老本行还是藏不住啊!
注意事项
在船上做这道菜得注意:风大时最好在背风处处理螃蟹,不然蟹壳容易被吹跑。要是遇到下雨,姜片要及时密封避免受潮。最重要的是计算好烹饪时间,别像我有次沉迷看江景,把姜片炸成了碳化物。
当砂锅盖掀开的刹那,金灿灿的蟹块裹着焦糖色的姜片,混着麻油香与江风的水汽,这种粗粝中带着精致的味道,或许就是漂泊者最好的慰藉。下次你们要是也在船上做饭,不妨试试这道陆海交汇的创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