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壹岐岛历史公园复刻澳门竹升面
朋友们,今天咱们在壹岐岛历史公园这个海风轻拂的地方,聊一碗能让你舌尖跳舞的澳门竹升面!这面可不简单——弹牙的竹升面配上鲜汤,既能暖胃提神,又特别适合熬夜加班族、体力消耗大的朋友。为啥?因为竹升面用鸭蛋和面,蛋白质丰富;汤头多用海鲜和猪骨熬制,能快速补充电解质。肠胃弱的人吃也合适,毕竟竹升面本身偏碱性,容易消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把手教你做会“跳舞”的面条
先说工具:在公园的石桌上铺开我的家伙事儿——2米长毛竹竿(公园管理处特批的!)、高筋面粉500克、鸭蛋8个、海盐一小撮。记得去年在澳门街头看老师傅压面,整个人骑在竹竿上像骑马似的。我第一次在家尝试时,直接把擀面杖压断了!后来才懂要选三年生毛竹,用前还得用海水泡两天增加韧性。
具体步骤咱们分五步走:
第一步“鸭蛋和面”最关键。把鸭蛋连壳洗净,打入面粉后加半勺枧水。这时别偷懒用机器——我上次用厨师机,面团起筋太快,最后煮出来像橡皮筋。必须用手腕画圈揉,直到面团变成淡黄色,盖上湿布醒30分钟。
第二步“竹升压面”是重头戏。把醒好的面团放在石板上,竹竿一头固定,另一头压在胯下。用腰力带动竹竿碾压面团,每压10次折叠一次。这个动作要像打太极——我刚开始总用蛮力,结果面条失去弹性。后来在壹岐岛海边找到节奏,听着浪声压面,反而达到理想状态。
第三步切面讲究刀工。把压薄的面皮叠成风琴状,用宽背刀切成银针细面。这里有个诀窍:在刀背上抹点薯粉,能防止粘连。切好的面条拎起来对着光看,要能透出微光才算合格。
第四步煮面要看火候。大锅滚水撒把盐,面条下锅煮90秒立即捞起。我在公园用便携燃气灶试过三次,发现水滚时加勺冷水,面条更爽滑。
最后组装汤头:用壹岐岛特产鲣鱼干和昆布熬的汤底,浇在面上再摆两片叉烧、一撮银芽。别忘了点睛之笔——猪油渣!
这些坑我替你踩过了
压面时千万别在竹竿抹油——会破坏面筋网络。煮好的面条过冷水要用过滤水,公园的井水含矿物质容易让面条发硬。如果遇到阴雨天,面团要多醒15分钟,海边湿气会影响延展性。最后提醒:竹升面最好现做现吃,放超过两小时就辜负了那份弹牙感了。
看着海浪拍打礁石,碗中热气模糊了远处的鸟居,这碗融合了澳门风情与壹岐风物的竹升面,或许就是旅途中最温暖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