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器行里做湘西酸肉是种什么体验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在乐器行里做湘西酸肉是种什么体验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不聊和弦,不说乐理,我系着围裙站在满墙的吉他中间,案板上摆着的不是乐器,而是从湘西老家带来的腊肉。你们没看错,就在这间飘着松香味的工作室里,我要给你们露一手绝活——湘西酸肉。

先说说这道菜的来历。湘西酸肉可是我们苗族阿婆的传家宝,最早是山里人为了保存鲜肉想出的法子。用糯米粉和香料把肉层层裹住,在陶坛里闷上半个月,让时间把荤腥转化成酸香。老一辈人说,这酸肉能解暑开胃,夏天吃尤其舒坦。里头的乳酸菌对肠胃特别好,特别适合消化不好的老人家和没胃口的孩子。不过高血压的朋友得少吃,毕竟腌制食品盐分不低。

现在咱们正式开工

第一步得选对料。五花肉要挑肥瘦相间的,像我手里这块,在灯光下透着大理石花纹。糯米粉得用新磨的,闻着有股清甜的米香。其他配料也简单:干辣椒段、花椒、姜蒜末,还有最重要的——我从凤凰古城带来的老坛酸水

第二步处理猪肉。把五花肉切成巴掌大的厚片,别太薄,否则经不住发酵。用竹签在肉皮上扎些小孔,这样更容易入味。这时候隔壁试音室传来贝斯低鸣,震得案板上的肉微微颤动,倒像是给按摩了。

第三步炒糯米粉。这步特别讲究火候,得用小火慢慢焙到微黄。记得去年冬天我在教学生弹《月光奏鸣曲》时,因为分心看锅,把米粉炒过了头,做出来的酸肉带着焦苦味。所以现在我都定好闹钟,右手翻锅左手按和弦,两不耽误。

第四步裹粉装坛。把肉片先在酸水里浸透,再放进炒香的糯米粉里打滚,要让每寸肉都穿上"米衣"。装坛时一层肉一层干辣椒,最后淋上两勺米酒。封坛前我习惯敲三下坛壁,听着瓮声瓮气的回响,就像检查非洲鼓的共鸣

在乐器行里做湘西酸肉是种什么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里插播我的翻车经验

上个月用新买的玻璃罐发酵,结果放在朝阳的窗边,太阳直射导致温度过高。开坛时那股冲鼻的酸味啊,连来上课的小提琴手都问是不是谁把醋打翻了。所以现在我都把坛子收在低音提琴的琴箱旁边,那里终年恒温,最适合慢发酵。

第五步等待蜕变。春秋季闷上15天正好,夏天10天就够。判断成败有个小窍门:凑近坛口听,要有细微的"滋滋"声,像沙锤在摇摆,那就是乳酸菌在开派对。

第六步开坛烹炒。取出的酸肉要先蒸20分钟,让紧绷的肉质松弛下来。热锅少油,下姜蒜爆香,酸肉片倒进锅里那瞬间,"刺啦"声比踩镲还清脆。最后撒把青蒜苗,红绿相间盛在土碗里,酸香混着松香在乐器行里飘荡。

记得有次刚炒好酸肉,有个来选钢琴的客人循味而来,愣是端着碗在试琴椅上吃完才走。他说这酸辣鲜香在齿间爆炸的感觉,比弹奏肖邦的夜曲还让人沉醉。

几个要留神的地方

发酵期间千万别开坛偷看,就像练琴不能总盯着手指。炒制时不用再加盐,糯米粉已经调好味。要是发现长黑霉得整坛扔掉,但如果是白霉,擦掉还能救。最后记住,吃完酸肉别马上喝浓茶,这点和我教学生弹完琴不能立即碰冰水是一个道理。

当酸肉的余韵在舌尖舞蹈,当吉他的泛音在空气中震颤,你会发现烹饪与音乐原来如此相通——都需要时间的发酵,都讲究节奏的把控,都能让平凡的日子发出光来。下次你们来乐器行,说不定就能赶上酸肉开坛的日子,咱们边吃边弹,那才叫真正的"风味演奏"。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