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染车间里做阳江一夜埕?这操作够鲜!
你们肯定想不到,我第一次听说这道菜是在印染车间里。那天正盯着布匹在染缸里翻滚,老师傅突然说起他老家阳江的渔家菜——说是把鱼扔进埕(就是那种小瓦罐)里腌一夜,第二天煮出来连骨头都是香的。这不就跟咱们染布一个道理嘛?布料要在染料里浸泡足够时间才能上色,鱼也得在调料里浸透才入味!
渔民的智慧结晶
这菜啊其实是海边讨生活的人们琢磨出来的。以前渔民出海打渔,没冰箱保鲜,就把刚捞上来的鱼用海盐腌在埕里,放一晚上第二天吃。没想到这样不仅防腐,还让鱼肉变得紧实有嚼头,咸鲜味完全渗进肉里。现在成了阳江的特色菜,用的鱼也讲究,马鲛鱼最地道,肉厚刺少。
要说功效,这菜特别适合出汗多的人补充盐分。像我整天在车间里忙活,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吃这个正好补电解质。而且蛋白质丰富,扛饿!上次赶工加班,提前腌好的鱼往锅里一煎,五分钟搞定一顿饭,工友们都抢着要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车间里的烹饪实验
来说说我的独家做法。记得有次我在车间休息室捣鼓这道菜,正好看见旁边染缸在调深蓝色染料,突然灵光一闪——腌鱼不也和染布差不多原理?得让味道像染料渗透纤维那样渗进鱼肉才行。
第一步选鱼很重要。我常去买菜市场下午四点的马鲛鱼,这时候的鱼最新鲜。要选眼睛透亮、鱼鳃鲜红的,大概一斤左右最合适。记得有次图便宜买了条泡过水的,腌出来完全不对味,真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第二步处理鱼。把鱼去鳞去内脏后,千万别用水冲!用厨房纸轻轻擦干就行,像我擦机器那样仔细。然后切段,每段两指宽,太薄容易碎,太厚不入味。
第三步配料是关键。盐和鱼的比例是1:10,再加两勺花生油——对,就跟给机器上油一个道理,防止粘埕还能增香。姜丝要多切点,我习惯用车间里量布料的尺子比着切,保证每根均匀。最后来点阳江豆豉,那才是灵魂!
车间里的美味秘诀
第四步装埕腌制。把鱼块放进瓦罐时,要像在染缸里放布匹那样层层铺平,每层都要撒匀调料。最后封口前,我习惯淋一小勺白酒,就跟最后给机器盖盖子前再检查一遍那样,不能省!
第五步等待。必须放在阴凉处腌足12小时,车间夜班工友帮我试过腌10小时和15小时的,结果12小时的最完美。时间短了不入味,长了太咸——这精度要求都快赶上我们调染料配比了。
第六步烹饪。第二天把鱼取出,平底锅烧热后下油,油热后转中小火,把鱼块煎到两面金黄。这时候整个休息室都是香味,工友们都会端着饭盒过来蹭饭。
最后撒上葱花出锅。那鱼肉咸香适口,连鱼骨都酥得可以嚼碎。配白米饭能吃三大碗,干活特别有劲!
注意事项要记牢
瓦罐一定要选陶土的,塑料容器会串味。盐量可以根据口味调整,但最少不能低于鱼重的8%。要是像车间里新来的小伙那样为了健康猛减盐,结果鱼第二天就变质了,白白浪费好材料。
煎鱼时千万别急着翻面,要等一面定型再翻,不然容易破皮。这跟我们印布时不能急着提速是一个道理,火候到了自然成。
最后提醒,腌好的鱼要三天内吃完。每次我做多了分给工友,他们带回家加热时都用烤箱或蒸锅,千万别微波炉,鱼肉会变干变硬——这可是我们车间集体总结出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