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厨房大挑战:在空间站复刻香港避风塘炒蟹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太空厨房大挑战:在空间站复刻香港避风塘炒蟹

各位吃货朋友们,今天咱们要聊的可是个硬菜——香港避风塘炒蟹!不过这次可不是在普通厨房做,而是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空间站里。想象一下,窗外是深邃的宇宙,手里颠着炒锅,这画面是不是特别科幻?

这道菜的传奇身世

避风塘炒蟹可是香港的招牌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铜锣湾避风塘的水上人家,为了应对潮湿的海上气候,发明了用大量蒜蓉、豆豉和辣椒炒制海鲜的方法。没想到这种辛辣鲜香的口味不仅能驱寒祛湿,还特别开胃下饭。在太空环境里,宇航员容易因为失重导致味觉迟钝,这道浓郁风味的菜正好能唤醒味蕾!

要说适用人群,那可太广了——从地球上的海鲜爱好者到太空中的宇航员都合适。特别是长期在太空生活的乘组,需要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螃蟹就是绝佳选择。不过对海鲜过敏的朋友就得忍痛割爱啦。

太空厨房大挑战:在空间站复刻香港避风塘炒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空版制作全记录

在空间站做这道菜,可得克服不少挑战。首先得准备好这些太空特供食材:冷冻螃蟹块(太空不能活杀,提前处理好的)、蒜蓉真空包、脱水豆豉、辣椒粉,还有特制面包糠——在太空,面包糠得用磁力容器装着,不然飘得到处都是。

第一步:解冻螃蟹。在太空不能用流水解冻,得用特制加热袋包裹螃蟹块,设置65度恒温20分钟。这里有个小窍门——我会把加热袋固定在舱壁的磁吸板上,比飘在空中解冻更均匀。

第二步:处理配料。把蒜蓉包挤到密封料理盒里,加入两勺食用油(太空专用油瓶都是防飘洒设计的),然后使劲摇晃——对,在太空没法爆香,我们得靠摇晃让蒜蓉和油充分混合。上次我做这道菜时,因为摇晃太用力,整个人在舱里转了三圈,最后还是机械臂把我按住的!

第三步:调味。把脱水豆豉用温水泡发5分钟,然后和辣椒粉、少许盐、糖一起加入蒜蓉油里。太空厨房的调味料都是特制的——比地球用的浓度高30%,因为太空环境会降低味觉敏感度。

第四步:炒制。把解冻的螃蟹块放入太空炒锅——这是个带盖子的特殊容器,内部有防粘涂层。倒入调好的酱料,扣紧锅盖,设置180度加热8分钟,期间要不停晃动锅体模拟翻炒动作。

第五步:加入面包糠。这是最考验技术的步骤!要先把炒锅固定在操作台上,快速打开锅盖撒入面包糠,立即盖紧。速度一定要快,否则面包糠就会像雪花般飘满整个舱段。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导航显示屏上都是飘浮的面包糠,被指令长念叨了整整一周。

第六步:最后翻炒。继续加热3分钟,期间要像摇鸡尾酒那样上下颠倒炒锅,让面包糠均匀裹在螃蟹上。

第七步:装盘。太空餐盘都有磁力底座,要把炒蟹块整齐摆放——虽然失重环境下摆盘难度很大,但咱们宇航员吃饭也要有仪式感不是?

来自太空厨房的特别提示

在空间站做这道菜,有几点要特别注意:首先,所有食材都要彻底解冻,否则加热不均会影响口感;其次,开盖操作一定要快速,最好两人配合——一人固定锅具,一人撒料;最后,记得提前关闭舱内通风系统,不然香味会干扰其他舱段的科学实验

说真的,在太空能吃到家乡味道特别治愈。上次我做完这道菜,国际队友们都被香得飘过来围观,连平时不吃辣的美国宇航员都忍不住尝了一块。虽然太空版避风塘炒蟹和地上大排档的风味还有些差距,但在浩瀚宇宙中能吃到这份镬气十足的美食,已经是科技带来的奇迹了。下次太空任务,我打算试试在空间站做麻辣小龙虾,你们觉得能成功吗?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