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热面皮:相声园子里的舌尖秦腔
各位看官您可坐稳喽!今儿咱不聊三国诸葛亮的汉中屯兵,单说这汉中城里头比刀枪还厉害的热面皮。您要问它历史有多久?打从秦始皇他老人家吃上第一碗,关中老陕的胃就跟这热面皮签了生死状!传说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汉中操练兵马,伙头军把面浆误倒进沸水锅,愣是捞出了透亮的面皮子。您瞧瞧,这误会倒误会出个千年美食来。
这热面皮啊,讲究的是"热吃发汗,辣子通窍"。三伏天来一碗,汗出得比听相声时笑的眼泪还畅快;数九天吃一碟,辣油能把冻僵的经脉全给您敲开。上次见着德云社的孙越老师,他还说这玩意儿比健身卡管用,您要连吃半个月,保准腰带都得往里挪三个眼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厨如戏台:热面皮制作全本戏
第一步:和面要像说贯口
取高筋面粉一斤,加盐三钱,清水得要分三次"抖包袱"似的往里掺。记得去年在西安开面皮店那阵子,我和面时非要学少班主唱《大西厢》,好家伙!面浆溅得满墙都是星斗图。您记住了:顺时针搅三百下,逆时针再搅三百下,直到面浆能挂在勺上呈瀑布状,这功夫才算到家。
第二步:醒面似等角儿出场
面浆得盖湿布醒半个时辰,这时候您就能切配菜了。豆芽要掐头去尾,黄瓜切丝得像头发丝,最关键是辣子油——汉中特有的秦椒碾碎,泼热油前得加勺汉中特有的拐枣蜜,这般炼出的辣油带着回甘,吃完了嘴唇跳探戈。
第三步:蒸制如抖包袱
锣锅水滚沸,铝盘刷油,舀面浆摇匀了上锅。这里有个诀窍:得用猛火蒸90秒,多一秒则烂,少一秒则生。开盖时那"噗"的一声,好比捧哏的接住了梗。您瞧那面皮起泡的样儿,活脱脱像观众乐开的满脸褶子!
第四步:调味如定场诗
地道的料汁得用十味中药熬的醋打底,配上八角、小茴香熬的酱油。去年冬至我在天桥剧场后厨试新方,把桂皮多放了半钱,好么!演员下台直问今儿的面皮是不是就着十三香吃的。
第五步:切配如捧逗默契
蒸好的面皮要趁热卷起快刀切条,这宽度得按"女郎腿、秀才腰、关公眉"三等分。上回我给相声新势力的卢鑫玉浩做夜宵,玉浩非说切窄了像捧哏的受气,切宽了又像逗哏的耍横。
第六步:摆盘如亮相台
青花碗底垫焯过的豆芽,铺上面皮后,黄瓜丝、胡萝卜丝码成八卦阵,最绝的是撒上炒香的芝麻,这好比角儿出场前撒的金纸,热闹全在最后一哆嗦。
各位角儿注意:吃面皮如使活
1. 拌面皮得从碗底往上翻,就像逗哏的得先铺垫
2. 辣油要分三次加,头回香二回辣三回麻,跟相声的"三翻四抖"一个理
3. 配碗面汤原汤化原食,好比说完一段得回归正活
最后给您提个醒:前天青年社的尚筱菊来吃,贪嘴多要了辣子,结果上台直打嗝,捧哏的生生接成新包袱。所以说这热面皮啊,您吃得舒坦了,它给您长精神;要是贪多了,保不齐就给您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