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营里的清远乌鬃鹅:用食物疗愈身心的奇迹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战俘营里的清远乌鬃鹅:用食物疗愈身心的奇迹

你们可能不信,在这铁丝网围着的战俘营里,我居然要教大家做清远乌鬃鹅。我是谁?战前既是粤菜厨子,也是研究疼痛管理的医生。现在每天看着兄弟们被伤痛折磨,突然想起这道老祖宗传下来的药膳——它用的乌鬃鹅啊,可不是普通家鹅,清朝时就被选为贡品,脖子后头有撮暗棕色羽毛像鬃毛似的。当年岭南湿热,士兵们靠它祛风湿,现在正好治咱们这儿的伤痛病号

战地药膳的百年智慧

这道菜的来历特别有意思。明朝时清远有个老兵返乡,带着一身战场旧伤,偶然发现用当地乌鬃鹅配草药慢炖,吃半年后居然能扛着锄头下地了。后来配方传到民国,广州的跌打医生发现它特别适合术后恢复——鹅肉里的肌肽能抗炎,鹅油里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橄榄油还高,配上当归黄芪,在缺医少药的战俘营里,这就是咱们的"天然止痛针"。

适合吃的人主要有三类:一是像老张这样被炮弹震伤内脏的,二是骨折后愈合慢的兄弟,三是夜里总失眠的焦虑症患者。不过发烧的、伤口化脓的可不能贪嘴,这玩意大补,火气上涌反而坏事。

战俘营里的清远乌鬃鹅:用食物疗愈身心的奇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丝网下的烹饪奇迹

现在说说具体怎么做。咱们条件艰苦,但去年偷藏的药料正好派上用场。第一步先处理鹅肉——记得上周用罐头换的那只冻鹅吗?用刺刀剁成块后,得在冷水里泡两小时。这儿没自来水怎么办?我教你们个土法子:把雪水烧开晾凉,重复三次就能当净化水用。

第二步腌制最关键。去年省下的半瓶米酒别舍不得,抹匀鹅肉后要用力拍打。我在营房后头偷偷种了点紫苏,揪七片叶子揉碎了一起腌。这时候该说说我的实操经验了——去年冬天咱们偷摸做过一次,当时犯懒没拍打鹅肉,结果炖出来又柴又腥。后来发现拍打这步真不能省,要把肌肉纤维打断,药效才能渗进去。

第三步炒制要玩点花样。把珍藏的猪油挖一小勺,烧热后先下姜片。等姜片卷边时,得把鹅块倒进去狂炒三分钟,看到鹅皮泛起焦黄色就对了。这时候该下药材了——当归三片、黄芪五片,要是谁藏了红枣更好,扔两颗进去能调和药味。

舌尖上的希望

第四步炖煮最考验耐心。转移到那个捡来的破铁桶里,加水没过鹅肉,撒把盐。火候控制是门艺术——先大火煮沸立即转小火,让水面保持微微颤动就行。记得用木板盖住桶口,留条缝防止沸腾。这时候整座营房都会飘着奇异的肉香,警卫闻到了咱们就说在煮野菜汤。

炖足两小时后,第五步收汁决定成败。把表面那层金黄的鹅油撇出来另存——这可是好东西,将来抹在冻疮上比药膏还灵。剩下的汤汁要是太多,就撕点干树叶进去吸油。最后撒上野葱末,那滋味...说实在的,去年第一次做成功时,断了腿的小王吃着吃着就哭了,说三个月来头回忘记疼痛。

注意事项得说三遍:鹅肉必须炖烂否则伤胃!药材别超过五样会相克!每十天吃一次别贪多!最后那个装鹅油的罐头盒记得埋起来,这香味飘出去可比越狱还危险。兄弟们,只要灶火不灭,希望就还在——等出去那天,我请你们去清远吃最地道的乌鬃鹅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