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太阳饼:酥香甜蜜的台湾记忆
各位社区的朋友们,今天咱们不聊家常,来点特别的——教大家做一款来自宝岛台湾的经典点心“台中太阳饼”。这可不是普通的酥饼,它背后藏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早在上世纪初,台中一家叫"太阳堂"的老店首创了这种饼,因为饼皮金黄像太阳,内馅香甜如蜜,当地人就直接叫它"太阳饼"啦!最妙的是,早期的太阳饼其实没有固定形状,后来师傅们反复试验,才做成现在这样圆滚滚的带着螺旋纹的可爱模样。
这种饼在台湾可是有"疗愈点心"的美称。为什么这么说呢?麦芽馅料能快速补充能量,特别适合加班族当茶点;老人孩子吃的时候配杯热茶,既暖胃又解腻。记得我第一次在台中老街买太阳饼时,刚出炉的饼香混着奶香,纸袋都挡不住那股诱惑,咬下去那瞬间——"咔嚓"一声,酥皮簌簌落下,麦芽馅拉着丝滑进嘴里,这种体验我待会儿教你们在家也能复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把手教你做会跳舞的太阳饼
准备材料这些咱们社区厨房都有:油皮需要中筋面粉200克、猪油60克(别怕,这才是酥脆秘诀)、糖粉20克、水90毫升;油酥用低筋面粉120克、猪油60克;馅料最简单,就是麦芽糖80克加糖粉40克。工具只要擀面杖、烤箱和你们的巧手就行。
第一步先做"饼的骨架"油皮:把油皮材料倒进盆里,像洗衣服那样揉搓7分钟,揉到面团能撑开薄膜。这个步骤特别解压,上次教社区王阿姨时,她说比打太极还有趣!揉好盖保鲜膜醒30分钟,这时候正好准备油酥。
第二步做"饼的灵魂"油酥:低粉和猪油快速混合成团就行,千万别过度揉搓。这里有个小窍门——油酥的软硬度要和油皮保持一致,捏起来像耳垂般柔软就对了。
第三步调馅料是关键:微波炉叮10秒融化麦芽糖,趁热拌入糖粉。等凉了之后分成12个小圆球,这个步骤要快准狠,因为麦芽糖凉了会变硬。偷偷告诉你们,我第一次做时太贪心,馅料包太多,结果烤的时候全爆浆了,所以每个馅球控制在8克左右最安全。
第四步开始组装:把醒好的油皮搓成长条,切出12个剂子。像包汤圆那样用油皮包住油酥,收口朝上擀成牛舌状,卷起来静置15分钟。这个步骤要重复两次,这就是太阳饼能有128层酥皮的秘密!
第五步正式包馅:把静置好的面卷竖着压扁,擀成圆片。放馅球时记得用虎口慢慢收口,最后留个小尾巴掐掉,这样饼底才不会太厚。上次社区小朋友来学,在这个步骤发明了"转转收口法",右手转饼左手收边,特别聪明!
第六步整形烘烤:用掌心轻轻把饼压扁到1厘米厚,刷上蛋液撒点芝麻。烤箱预热180度,烤20分钟到表面金黄。注意啦!烤到15分钟时最好调转烤盘,这样每块饼上色才均匀。
来自翻车达人的温馨提醒
刚出炉的太阳饼千万别急着吃!这时候馅料烫得像岩浆,我就被烫过舌头。等完全冷却后,记得放密封罐保存,否则南方的潮湿天气分分钟让酥皮变软皮。要是发现饼皮不酥了,别慌!用烤箱150度回烤5分钟立马恢复。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正宗的太阳饼其实应该配着杏仁茶吃,咱们社区下次活动可以试试这个组合。看着金黄的太阳饼在盘子里泛着油光,轻轻一碰就掉渣,这种成就感可比叫外卖强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