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捕鲸船上做商丘水激馍是种什么体验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在捕鲸船上做商丘水激馍是种什么体验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现在正站在北大西洋的捕鲸船厨房里,手里揉着的却是来自中国商丘的面团。铸铁灶台随着海浪微微晃动,窗外还能听见鲸群喷水的声音,可蒸笼里飘出的却是中原面食特有的麦香——这大概是最混搭的水激馍制作现场了。

漂洋过海的千年味道

商丘水激馍可是有来头的。这道起源于北宋时期的面点,最初是商丘码头工人的干粮。当年运河上的船工们发现,用酒曲发酵的面团经冷水激过再蒸,既能长时间保存又不硬心,特别适合长途航行。现在这特性正好匹配我们捕鲸船——每次出海少则三月多则半年,在零下20度的甲板工作后,能吃上热腾腾又暖胃的水激馍,比什么都强。

这馍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热量的持续释放能扛住北大西洋的严寒。我们船上的新西兰水手上次胃痛,吃了两个居然缓解不少。后来船医说,发酵产生的益生菌确实能调理肠胃,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食养"智慧吧。

在捕鲸船上做商丘水激馍是种什么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惊涛骇浪里的制作秘籍

在摇晃的船上做水激馍可得有点绝活。上次遇到八级风浪时,我总结出"船版水激馍五步法":先用缆绳把面盆固定在料理台上,发酵时把面团塞进救生衣保温,揉面要趁着船体上浮的瞬间发力,蒸制时必须用防水布裹住蒸笼,最后用渔线悬吊晾凉——这样蒸出来的馍居然比岸上的还筋道

记得有回在格陵兰海域,我刚把面团放进蒸笼,船体突然倾斜30度。眼看面盆要滑走,我整个人扑上去抱住,结果和面团一起滚到角落。最后蒸出来的馍带着点惊险的咸味,水手们却都说这是吃过最香的水激馍

具体做法其实不难:中筋面粉加老面酵头,水温要摸着不烫手。在船上得用备用的海水淡化水,揉到"三光"时得快速捆在柱子上。二次发酵我通常选在机舱附近,发动机余温能加速醒发。冷水激面时得加个网兜,不然面团准被晃散。蒸的时候最考验人,要同时盯着气压表和浪高仪,大火蒸20分钟后还得焖5分钟——这5分钟要是遇到大浪,就得立即转小火。

甲板厨房生存指南

在捕鲸船做面食有个致命细节:发酵时间绝不能照搬菜谱。有次我按陆地时间发酵,结果遇上暖流,面团发得炸开锅盖,成了全船笑柄。现在我都看温度计搭配湿度计,再参考海流图调整时间。

另外船上储存要用真空罐装面粉,否则海盐空气分分钟让面粉结块。上次在白令海峡,我就因为用了受潮面粉,蒸出的馍硬得能当渔坠用。最惊险的是蒸制中途绝对不能开盖,有回大副闻香而来想偷拿,正好遇上船体倾斜,整笼馍差点喂了海鸥。

当第一笼水激馍出锅时,挪威船长用生硬的中文说"比鲸肉好吃"。现在每当我们收起捕鲸叉,就会围在甲板上掰开热馍,就着海风吃上家乡味道。这团漂洋过海的面香,竟成了不同肤色水手们共同的语言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