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艇上做一碗地道竹升面
记得去年校友会组织海上派对时,我特意在颠簸的游艇厨房里捣鼓竹升面,结果压面时差点被晃得摔进面粉堆里!今天咱们就聊聊这道能让海风都变温柔的岭南美食。
会跳舞的银丝面
竹升面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广州西关,老师傅们用毛竹竿反复压制面团,因粤语"竿"与"升"同音而得名。当年骑楼下的面摊凌晨三点开档,竹竿撞击案板的咚咚声就像城市苏醒的前奏。这种用鸭蛋和面不加一滴水的制法,让面条爽脆弹牙到能"跳舞",老广常说"食面要有声",吸溜时发出的簌簌声才是对厨师的最高赞美。
在30℃的甲板上做竹升面其实挺考验人。有次我贪方便用普通鸡蛋代替鸭蛋,结果面团黏得能当胶水用。后来发现鸭蛋的碱性特质能增强面筋韧性,特别适合海上潮湿环境。游艇厨房空间小,我把2米长的竹竿换成便携压面棍,在储藏室找到个闲置红酒箱当固定器,居然效果出奇的好。
浪尖上的制面术
1. 和面要快准狠:250克高筋粉配4颗鸭蛋+5克枧水,在不锈钢盆里搅成雪花絮。游艇晃动时记得用膝盖顶住盆底,去年我在马尔代夫海域操作时,突然来个浪头,面粉差点给海鸥加了餐。
2. 压面如驯马:面团醒20分钟后,用压面棍从中间向两头碾压。每压7次折叠1次,重复12轮。这个动作很像在甲板上做瑜伽,要顺着船只摇摆的节奏发力。
3. 云片变银丝:把压薄的面皮叠成三折,用刀切成韭菜叶宽。切的时候刀背抹点油,不然海风一吹面片就黏在一起。
4. 秒速飞水:在深口汤锅里水沸后抓散下锅,像烫火锅毛肚那样三起三落,看见面条浮起就捞。
5. 冰火交响曲:准备两盆水,一锅冰水一锅常温水,面条先在冰水"过冷河",再入温水回温,这样面条会更劲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暗藏玄机的黄金汤底
别看游艇厨房设备简单,我用保温桶存着凌晨熬的猪骨汤:50斤猪筒骨熬6小时,中途加了干贝和大地鱼粉。有次学长喝醉后非要学《食神》用内力煮面,结果把汤底配方震出来了——其实秘密是最后撒的那把虾子,遇热会迸发类似鱼子酱的爆破感。
给新手的海上指南
风浪超过3级建议改做拌面,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上次在台风边缘硬要做汤面,最后成品变成"海水味拉面"。保存面团时要用油纸裹紧放冷藏,游艇冰箱温度波动大,最好放在蔬果保鲜层。如果面条不小心煮软了,捞起干炒补救,配船钓现捞的小管鱿鱼,瞬间升级为海鲜炒面。
当夕阳把海面染成蟹壳黄时,把浇上鲍汁的竹升面分给校友们。看着大家端着面碗倚在船舷说笑,忽然明白竹升面压进去的不是空气,是岭南人把平凡日子过出劲道的那股巧劲。这根穿越百年的竹竿,此刻在微微摇晃的甲板上,继续敲击着属于我们的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