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宽窄巷子做一碗甘肃浆水面
你说在成都这地方做甘肃浆水面,是不是有点“跨界”?但咱当厨师的,手里有渔网,心里有面团,啥不能试试?浆水面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西北人的“解暑神器”——酸溜溜的浆水能开胃消食,解腻降火,夏天来一碗,汗都能少流二两!面汤里的乳酸菌还能助消化,适合肠胃弱的人、没胃口的老人,或者像我这种在宽窄巷子被麻辣烫轰炸到需要“冷静”的游客。
浆水面的灵魂:先搞懂啥是浆水
浆水不是醋,是用野菜(苦苣、荠菜都行)或芹菜发酵的酸汤。我在甘肃学艺时,老乡说浆水得用老坛子“养”,就像养娃一样天天照顾。但咱在成都临时起意,就用现成的醪糟汁加面汤快速发酵:煮面剩的面汤别倒,混上芹菜段、一勺醪糟,密封放阴凉处,成都这闷热天,一晚上就能酸得咧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步搞定一碗地道浆水面
**第一步:备浆水**
刚说的快速浆水,用前得“激”一下:热油泼一把干辣椒和花椒,刺啦一声倒进浆水坛,酸香瞬间炸开!这可是兰州老师傅教的——浆水不能煮,一煮酸味就死了,得靠热油激发活力。
**第二步:揉面与醒面**
甘肃人吃面讲究筋道。高筋面粉加一撮盐,冷水慢慢搅成絮状。我捕鱼的手劲大,揉面时“捶打式”揉法——拳头压、手腕转,揉到面团光溜得像鱼肚子。醒面半小时,中间揉两次,面才够韧。
**第三步:擀面与切面**
宽窄巷子的石桌当案板,擀面杖滚得呼呼响。甘肃浆水面要“韭叶宽”——擀成薄片,叠起来切一指宽。经验之谈:切完立马抖开,撒点玉米面防粘,不然成都的湿气分分钟让面条坨成团。
**第四步:煮面与过水**
锅开下面,煮到八分熟就捞,立刻浸凉水。这步是关键!我在黄河边捕鱼时,渔民说面如鱼,一冷一热才弹牙。凉水激过的面,嗦起来爽滑带劲,配浆水更利口。
**第五步:组合与浇汤**
碗底铺焯水的芹菜丁,捞面入碗,浇上冰镇浆水,再淋一勺辣子油。红油浮在酸汤上,像嘉陵江的晚霞——吃前搅匀,酸、辣、筋、凉一口闷!
注意事项:别踩这些坑
1. 浆水别用铁锅盛,铁器会让酸味变浑浊,陶碗木勺最对味。
2. 胃寒的人少喝浆水,或者加片姜一起发酵,平衡寒性。
3. 煮面水别太稠,否则浆水被面汤带得黏糊,清爽感就没了。
最后唠叨句:在宽窄巷子做浆水面,游客常围过来看热闹。有个西安大哥吃完说:“这酸味,比我老家的还窜!”你看,美食无界,一碗面就能让人从成都蹦到甘肃。要不,你也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