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港饼:在美术馆庭院复刻百年酥香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5

黄石港饼:在美术馆庭院复刻百年酥香

清晨七点的美术馆庭院,露珠还在石阶上闪烁。我搬出祖传的柏木案板,面粉如雪花般飘落时,惊起了槐树上的麻雀。这座曾见证过工业革命的城市,此刻正用最柔软的方式苏醒——黄石港饼的麦香与展厅里的油画颜料在晨风中交织,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坚守与创新的故事

千年驿道孕育的智慧结晶

清光绪年间,大冶县刘仁八镇的糕点师傅刘合意,在传统龙凤饼基础上加入饴糖、芝麻,创造出这种便于驿道商旅携带的干粮。1914年,它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披着镀金奖章归来,从此成为长江中游的味觉图腾。每块直径约8厘米的圆饼,承载的不仅是小麦与芝麻的相逢,更是鄂东南人民"湖广熟,天下足"的农耕智慧

这种采用二次烘烤工艺的茶点,因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芝麻脂质,特别适合需要快速补充能量的人群。去年秋天,我带着刚出炉的港饼拜访老年书法协会,八十岁的陈老师尝过后惊喜地说:"这酥软度正适合我们牙口不好的老人家,配着铁观音能吃出童年味道。"

黄石港饼:在美术馆庭院复刻百年酥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术馆庭院里的制作仪式

在美术馆西侧庭院那棵百年银杏树下,我支起便携式工作台。青石板映着斑驳树影,恰似港饼上深浅交织的芝麻图案。第一步的面粉过筛就要格外讲究——我习惯用80目筛网分三次筛入,这样得到的混合粉料如同展厅里打磨过的大理石雕塑般细腻。记得去年冬至那次制作,因贪看庭院里的雪景导致饴糖过度凝固,不得不重新熬制,从此我总在手边备着温度计。

第二步的制皮环节需要将中筋面粉250克、猪油80克与温水110毫升揉成"三光"状态。这个祖辈传下的标准指的是面光、手光、盆光,当面团在柏木案板上发出沉稳的拍打声时,对面展厅正好传来《富春山居图》讲解团的喧哗。油酥的制作则要把握猪油与低筋面粉1:2的黄金比例,揉捏时指尖能感受到细沙流淌般的微妙触感

第三步的包酥折叠堪称面点界的哲学。将油酥完全包裹进水面皮后,需要三次擀开三次折叠。我在第二次折叠时总会停顿片刻,让面筋得到喘息——这个窍门来自非遗传承人张师傅的亲传,他说这和画山水画的留白同理。此时晨光穿过竹帘,在层层叠叠的面皮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竟与展厅里那幅《长江万里图》的笔触异曲同工。

舌尖上的时光密码

最后阶段的成型烘烤充满戏剧性。将包好馅料的面坯压成1厘米厚度的圆饼后,刷两次蛋液才能成就那标志性的琥珀色光泽。撒芝麻时要像天女散花般手腕轻转,让黑芝麻在白芝麻的海洋里形成恰到好处的对比。传统土炉烤制需要不断观察火色,当我用现代烤箱设定180度烘烤18分钟时,总会在最后3分钟开启热风功能——这个改良让港饼的酥脆度提升了30%,却依然保留着木炭烘烤的烟火气

刚出炉的港饼在青瓷盘中堆成金字塔,与庭院里正在布展的现代雕塑形成有趣对话。美术馆的策展人路过时打趣道:"你这食物艺术比我们展厅里的装置作品更受欢迎。"确实,当游客们捏着港饼站在油画《黄石港旧影》前,酥皮簌簌落下的声音,仿佛正在回应画中百年前的码头喧闹

注意事项:猪油起酥效果虽好,但乳糖不耐受者可改用椰子油;折叠面团时若出现破皮现象,需静置15分钟再操作;烘烤后需完全冷却再密封,否则水汽会影响酥脆度。这个在美术馆庭院里完成的味觉实验告诉我们:真正的传统,从来都是活着的流动的盛宴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