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肉夹馍的腊汁肉炖制与白吉馍制作

频道:菜品 日期: 浏览:4

陕西的肉夹馍,是刻在秦人骨子里的吃食,任你天南海北的美食轰炸,也动摇不了它在老陕心中的地位。这东西,名头听着粗犷——“肉夹于馍”,实则内里藏着不知多少代厨者匠人的精细与讲究。一锅醇香扑鼻、酥烂如胶的腊汁肉,一个火色均匀、虎背金圈菊花心的白吉馍,二者合一,才是魂灵所在。外人只道是寻常街头快餐,却不知从选料到炖煮,从和面到烘烤,每一步都浸满了功夫与传承,差之毫厘,风味便谬以千里。今天,咱就抛开那些花哨词藻,实实在在地钻进这肉与馍的世界里,把家里灶头能操持起来的经验说道说道。

陕西肉夹馍的腊汁肉炖制与白吉馍制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要说这腊汁肉的炖制,首重一锅老汤。这老汤,就是魂,是味觉传承的命脉,是馆子能不能立得住的金字招牌。家里做,若没有经年累月的老汤垫底,也别慌,咱有法子从头吊一锅不输阵的鲜美汤底。选肉是关键,得是肥瘦相间、层次分明的带皮猪前腿或五花硬肋肉,太瘦则柴,太肥则腻。肉改大块,冷水下锅,淋入料酒,扔几片姜,大火煮沸,耐心撇净浮沫,这步叫“紧肉”,去腥定型,捞出的肉块用温水冲洗干净,万不可用冷水,否则肉遇冷收缩,后续难炖烂。

另起一锅清水,水量要足,中间万万不可再添生水,否则坏了汤的鲜醇。将紧好的肉块稳稳放入,大火烧开。这调味,便是见真章的地方。香料不在多,而在配比精准:花椒、八角、桂皮、草果、良姜、荜拨、丁香、小茴香,这几样是骨架,少不得。但切记,香料味是辅,是衬托肉香,绝不能喧宾夺主。所有香料最好装入纱布袋,以免汤色浑浊。拍松的姜块、整根的大葱段投入,增香去异。酱油是调色提味的主力,但要想那肉色红润透亮,炒好的糖色才是点睛之笔——油炒冰糖,小火慢熬至泛起枣红色泡沫,迅速冲入少量开水即成,倒入汤中。盐要后放,肉炖至七八成软烂时再下,过早放盐肉质易发紧。此后,便转小火,让汤面只微微咕嘟,盖着锅盖,慢工出细活地煨着,让那肉中的胶原蛋白一点点融于汤中,也让汤汁的精华丝丝缕缕渗入肉的每一条纤维。时间,是最好的调味师,至少两个时辰,直至用筷子一戳即透,肥肉晶莹如玉,瘦肉酥烂不柴,入口即化。关火后,别急着取出,让肉在温热的汤汁里继续浸泡过夜,这“醒肉”的过程,是风味融合升华的最后一步,能让肉味更加醇厚绵长。

肉在锅里享受着温泉浴,这边的白吉馍也得操练起来了。白吉馍,吃的就是个面香和口感,它非烧饼,非馒头,自成一体。用中筋面粉便是极好,酵母用量要比做馒头包子少上许多,为的是只引发微弱的发酵,得到一种紧实、有嚼劲的“死面”口感,但又不能全无发酵,那样会过于硬实。和面时,清水里略点一点白糖,只为助酵母活动,并非吃出甜味。水徐徐加入面粉中,搅成絮状,再揉成光滑面团,要做到“三光”:面光、盆光、手光。盖湿布,静置发酵约莫一小时,面团微微膨大即可,无需完全发足。

接下来是成型的关键。发酵好的面团再次揉搓排气,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每个剂子先搓成粗长条,再用手掌根部搓揉成两头尖、中间粗的“鱼形”,然后用擀面杖轻轻擀平。紧接着,从一端卷向另一端,最后将卷尾压在面团下方,竖起来,用手掌按压成圆饼状。这“搓、擀、卷、压”的手法,是为了在馍坯内部形成层次,烤制时受热均匀,自然鼓起,形成中空。然后用擀面杖将圆饼擀成碗口大小、中间略薄四周稍厚的饼坯。

烙馍的工具,传统是厚铁鏊子。家里用平底锅、电饼铛皆可。锅烧热,不必放油,直接将饼坯上锅,用中小火烙。待一面定型,出现淡淡烙色,便翻面。反复两三次,待饼坯微微鼓起,两面均烙上均匀的浅色斑点,此时饼约七八分熟。最后一步是“烤”,将烙好的饼坯移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上下火180度,烤约七八分钟。若无烤箱,也可用鏊子继续小火烘烤,但需勤翻动。判断成熟的标准,是饼身均匀鼓起,形成所谓的“虎背”(鼓起的饼身)、“金圈”(焦黄的边缘)和“菊花心”(底部中心放射状的烙痕)。出炉的白吉馍,麦香扑鼻,外皮微脆,内里软韧,空口吃都满口生香。

最后一步,便是这灵魂合体。刚出炉的白吉馍,烫手,香气最盛。用刀从侧面切开,切记不要完全切断,留一点底连着。捞出一块颤巍巍、深红油亮的腊汁肉,肥瘦兼有,再舀上一勺浓醇的腊汁。快刀剁肉,那“噌噌”声是美食的前奏,肉的肥瘦在刀起刀落间混合均匀,再浇上一小勺热腾腾的腊汁。将这满满一堆肉糜,趁热塞进切开的白吉馍里,肉汁瞬间浸润烫手的馍芯。

一口咬下去,先是白吉馍的脆韧麦香,紧接着是腊汁肉的酥烂咸香,肥肉化汁,瘦肉丝缕分明,肉的醇厚与馍的清淡相互交融,肉的油润被馍的实在吸纳得恰到好处,满口留香,回味无穷。这,便是陕西肉夹馍,敦实、直接,却底蕴深厚,是能让人吃得踏实、吃得心满意足的人间至味。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