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沙沟香油:信阳山水的液态黄金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9

铜山沙沟香油:信阳山水的液态黄金

在信阳鸡公山的云雾深处,一片被茶香浸润千年的土地上,孕育着一种独特的饮食智慧——铜山沙沟香油。这种源自明清时期的传统工艺油脂,最初是山中僧侣为保存珍贵药材而研制的秘方,后与当地茶油工艺融合,逐渐演变成兼具药用与食用的养生佳品。每当晨雾笼罩茶山时,沙沟村的石磨便会发出悠长的吱呀声,如同与山间的采茶歌遥相呼应。

时光淬炼的养生密码

铜山沙沟香油以当地特有的珍珠芝麻为主料,配以鸡公山野生茶籽、枸杞等十余种食材。经过九蒸九晒的传统工艺,形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与维生素E的黄金配比。这种深琥珀色的液体不仅能润肠通便、滋养肌肤,更因含有茶多酚衍生物而具备抗氧化功效。特别适合长期面对电子设备的都市人群、体质燥热的亚健康群体,以及产后需要温补的妇女。在信阳古老的茶道仪式中,人们常将数滴香油调入新沏的毛尖茶汤,形成独特的“油茶共生”饮食哲学。

去年深秋,我曾在沙沟村古法作坊亲手参与香油制作。当第一批芝麻在竹筛中晒足七个晴日,我学着老师傅的手法将原料倒入灶台翻炒。不料因火候判断失误,险些使整锅芝麻焦化。幸得八十岁的制油传人李老爷子及时接手,他枯瘦的手腕轻振铁锅,瞬间在空气中划出优美的弧度:“你看,芝麻跳舞时要像茶叶沉浮,得听见它们笑,不能等到哭。”这个充满诗意的比喻让我顿悟——食物与制作者的精妙共鸣,远比温度计的数字更值得信赖。

古法新传的制作秘辛

1. 选料阶段需精选信阳珍珠芝麻200克、鸡公山茶籽50克,置于竹匾中反复淘洗三遍

2. 晾干后的原料平铺在松木甑内,山泉水文火蒸制3小时直至芝麻透亮

3. 转入青石晒场接受日光浴,每日翻动七次,持续七日形成糖化反应

4. 将发酵完成的原料放入石磨,注水研磨至糊状物能拉出琥珀色丝线

5. 传统木榨机进行三次压榨,初榨取香,二榨取醇,三榨取韵

6. 所得原油装入陶瓮密封,存于阴凉处陈化90日完成熟成

铜山沙沟香油:信阳山水的液态黄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舌尖上的文明记忆

在信阳茶文化体系里,香油始终扮演着调和者的角色。每逢谷雨时节,茶农们会用新制的香油拌制茶点,犒劳采茶的辛劳。这种饮食传统与当地“茶香不怕山路险”的民谚相互印证,折射出信阳人将日常劳作升华为生活美学的智慧。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铜山沙沟香油中的茶多酚与芝麻林素能形成协同效应,其抗氧化能力较普通油脂提升三倍有余。

匠心传承的注意事项

制作过程中需严格避开梅雨季,湿度超过70%会导致油脂酸败。炒制阶段建议使用果木炭火,电磁炉加热会产生分子异构。存储时应选用内壁挂釉的陶器,现代金属容器会破坏油脂活性物质。每日食用量不宜超过15毫升,虚寒体质者建议佐以姜汁调和。若发现油体出现絮状结晶,恰是活性物质富集的证明,隔水加温至40℃即可恢复清亮。

当夕阳为鸡公山的万亩茶园镀上金边,制油坊里的木榨声与茶山的采茶歌再度交织。这种融合了茶道哲思的古老油脂,正以其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在当代人的餐桌上续写着山水与人文相融的味觉传奇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