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老铁的鄂尔多斯酸奶,咋就这么得劲儿呢?
朋友们,咱铁岭人讲究啥?讲究的就是一个乐呵,一个实在!你看咱铁岭的小品,赵本山老师那一口大碴子味儿,能把人逗得前仰后合,那是深入生活的艺术。今天咱不唠小品,唠点吃的,而且是个“跨界”美食——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鄂尔多斯酸奶!您可别觉着奇怪,咱铁岭老铁的美食版图,那必须是海纳百川,这草原的醇厚碰上东北的豪爽,那叫一个对路子!这鄂尔多斯酸奶,可不是超市里那种稀汤寡水、甜得齁嗓子的玩意儿,那是草原牧民传承了千百年的老法子做出来的,浓稠得像豆腐脑,酸得醇厚,香得地道。
这鄂尔多斯酸奶,历史可老悠久了。在蒙古族同胞那里,它不叫酸奶,叫“艾日格”,是他们日常饮食的“镇桌之宝”。你想啊,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放牧为生,吃的都是牛羊肉,油腻啊!这时候来上一碗艾日格,嘿,那叫一个解腻消食!它是由新鲜牛奶经过天然酵母菌发酵而成,富含乳酸菌、蛋白质和钙,能调理肠胃,促进消化,简直就是“肠胃清道夫”。所以它适用人群广着呢,无论是吃多了大鱼大肉需要刮油的,还是肠胃不好想调理的,或者是小孩老人需要补钙的,都特别合适。当然,乳糖不耐受的朋友得稍微注意点,可以从少量开始尝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家复刻草原风味,其实一点儿不费劲!
说了这么多,口水都快下来了。咱铁岭人实在,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就把这家常版的鄂尔多斯酸奶做法,给您掰扯明白唠!整个教程,就跟演小品一样,分几步走,保证您看得乐呵,做得成功。
第一步:【备料】—— 演员就位。主角就两位:全脂牛奶1升(必须是全脂的,脱脂的可演不出那浓稠劲儿),还有引子,也就是市售的原味酸奶100克(选配料表干净,菌种活的)。道具呢,就是一个带盖的密封罐子或者保温杯,用开水烫一遍消毒,保证无菌环境,这可是成功的关键!
第二步:【煮奶】—— 热场。把牛奶倒进锅里,用中小火慢慢加热,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糊底。等到锅边开始冒起细密的小泡,差不多85℃左右,就关火。这一步是为了杀菌,让后续发酵更顺利。
第三步:【晾奶】—— 降温。把煮好的牛奶倒入消过毒的罐子里,让它自然冷却到手温,大概40℃左右。怎么判断?用手指伸进去,感觉温热但不烫手,就行了。温度太高会把菌种烫死,太低发酵慢,这火候得拿捏住,就跟小品抖包袱的时机一样重要。
(这里我得插播一下我自己的实战经验了。头一回做的时候,我就是个急性子,感觉牛奶差不多凉了就直接倒菌种,结果等了快一天都没啥动静,急得我呀,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后来才琢磨明白,那是温度没掌握好,太高了,把乳酸菌小伙伴都给“团灭”了。第二次我学乖了,用温度计量着,稳稳地停在40℃,结果您猜怎么着?八九个小时后,打开盖子一看,那叫一个完美凝固,用勺子一挖,像嫩豆腐一样,成就感爆棚!所以朋友们,这一步,千万急不得!)
第四步:【接种】—— 主角登场。取一小碗温牛奶,和那100克酸奶引子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再倒回大罐子的牛奶里,再次搅匀。这就好比给牛奶大军注入了灵魂部队。
第五步:【发酵】—— 静待好戏。把罐子盖子拧紧,用个厚毛巾或者小毯子把它包起来,放在一个温暖不见光的地方(比如暖气旁边、或者烤箱的发酵功能)。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通常需要8-12个小时,时间越长,酸味越浓。您就安心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好戏就开场了。
第六步:【冷藏】—— 沉淀风味。发酵好的酸奶,已经凝固成型了。这时候别急着吃,把它放进冰箱冷藏4小时以上。这一步叫“钝化”,酸奶的口感会变得更加细腻顺滑,酸味也会更柔和。
整完了,别忘了这些注意事项!
小品谢幕还得鞠个躬呢,这酸奶做完了,也有几点注意事项得跟您念叨念叨:
1. 所有接触的器具必须无油无水,干净!干净!还是干净!不然杂菌入侵,戏就演砸了,酸奶可能长毛或者发霉。
2. 发酵温度是关键中的关键,宁低勿高。温度不够最多发酵慢点,温度一高,全军覆没。
3. 做好的酸奶留一点下来,就是下一次的“引子”了,可以这么一直传下去,风味可能还会更独特。但传个四五次之后,最好换新的市售酸奶做引子,保证菌种活力。
4. 吃的时候,咱铁岭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来,撒点白糖、蜂蜜、水果粒,或者像草原同胞那样就着炒米吃,那叫一个香!
怎么样,朋友们?这鄂尔多斯酸奶,做法是不是跟咱铁岭小品的结构似的,有起承转合,有铺垫有高潮?自己动手做一回,不仅能吃到健康,更能体会到那份自给自足的乐趣。在这个乐呵的过程中,您也算是把草原的豪迈和铁岭的幽默,都给吃进肚子里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