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龙抄手:一碗热腾腾的煤炭记忆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4

阳泉龙抄手:一碗热腾腾的煤炭记忆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山西阳泉的龙抄手——这可不是四川那个龙抄手哦,是咱北方特有的面食宝贝。阳泉这地方,老煤矿工业区了,工人们下井挖煤一整天,上来就得吃口热乎扎实的。龙抄手就是这么来的:皮子像龙鳞般层层叠叠,馅料鼓囊囊像攥紧的拳头,热汤里一滚,暖身管饱还便宜。老一辈矿工说,这玩意儿比喝酒还驱寒,热汤下肚能逼出肺里的煤尘气儿!

矿工们的“护身符”

要说这龙抄手的来历,得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阳泉煤矿那时候正红火,三班倒的矿工们在井下湿冷环境一待就是十来个小时。食堂大师傅们琢磨着得搞点既顶饿又暖胃的吃食——饺子费时,面条不扛饿,最后发明了这种皮厚馅足、形似龙头的抄手。热汤里加大量胡椒和姜片,专治井下带出来的寒湿气。现在你去阳泉的老矿工家里做客,人家还会拍着胸脯说:“这碗汤喝下去,当年能多挖两车煤!”

适用人群?那可太广了!体力劳动者吃了长力气,老人孩子吃了好消化,最近我写稿到半夜来一碗,比咖啡还提神。不过高血压的朋友记得少放点盐,矿工口味偏咸这事儿咱得与时俱进。

手把手教你捏出会呼吸的龙抄手

说到做法,我可太有发言权了——上个月去阳泉采风,跟着矿工食堂退休的王师傅学了整整三天。老爷子边包抄手边念叨:“你们年轻人总想着用现成馄饨皮,那能好吃吗?”来来来,我把偷师的秘诀都告诉大家:

第一步:和面要狠。高筋面粉加鸡蛋和碱水,揉到面团能拉出薄膜才算及格。王师傅教了个绝招:揉好的面团要醒三遍揉三遍,每次醒20分钟,这样皮子煮久了都不破。

第二步:调馅得听响。五花肉和虾仁2:1的比例,用刀背剁不要用刀刃——别偷懒用绞肉机!重点来了:阳泉人调馅必加一勺炸过的花椒油,呲啦一声浇在葱花上,满屋香气能勾得邻居来敲门。

第三步:擀皮见真章。这步最考验手上功夫。得把面团擀成透光的薄片,撒上玉米淀粉防粘,然后叠成五厘米宽的长条。记得我第一次学擀皮时,愣是把矩形擀成了多边形,王师傅笑得直拍大腿:“你这抄手煮出来得是抽象派!”

第四步:切割要精准。把面皮条展开,切成梯形片状——上底8厘米下底12厘米正好。这里教大家个小技巧:切好的皮子要马上用湿布盖着,北方天气干,五分钟就能让皮子卷边。

第五步:包馅像怀揣宝贝。取皮子摊在掌心,放馅料后对折成三角形,再把两个尖角向中间捏拢。关键是要留个透气口,别捏太死,这样煮的时候馅料能呼吸,皮子也不容易破。

第六步:熬汤有乾坤。猪骨鸡架冷水下锅,水开前撇净浮沫。加整颗白胡椒和姜块,小火咕嘟两小时。最后撒把紫菜,那鲜味能飘满整栋楼。

第七步:煮抄手看火候。水开后像下饺子似的把抄手推进锅,点三次凉水,等抄手像小鱼般浮起来就捞。过一遍凉水更筋道,不过矿工们习惯直接热汤冲——要的就是那口滚烫!

阳泉龙抄手:一碗热腾腾的煤炭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的翻车现场和救命锦囊

记得有次想炫技,同时煮三锅抄手,结果忘了点凉水,锅里的抄手全煮成了面片汤。所以大家切记:煮的量多时分批下锅!另外包好的抄手别堆太厚,否则底层会被压出水汽粘在案板上。冷冻保存时一定要平铺冻硬再装袋,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上次抢救了一小时才把冻成砖块的抄手分开

阳泉现在的煤矿大多转型成工业遗产公园了,但龙抄手却从矿工食堂走进了家家户户。下次你去阳泉旅游,看完那些黑金年代的煤矿遗址,别忘了找家老店吃碗龙抄手。热汤下肚时,你品,那不只是面香肉鲜,还有整座城市在时代变迁中沉淀下来的温暖力量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