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塔糖:甜蜜与时光的交织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7

辽阳塔糖:甜蜜与时光的交织

在辽阳这座历史名城的街巷间,有一种甜蜜的味道穿越了六百年的时光——塔糖。这种以白砂糖、芝麻、桂花等原料制成的传统糖果,最初诞生于辽阳白塔下的糕点铺。明代永乐年间,当地制糖师傅偶然将糖浆浇注在塔形模具中,发现冷却后的糖块不仅造型典雅,更因添加了芝麻桂花而香气四溢。清代《辽阳州志》记载,塔糖曾被列为贡品,"其色如琥珀,其形如宝塔,入口即化,余香绵长"。

匠心独运的制作技艺

制作塔糖的工艺如同辽阳的临高木偶戏般讲究章法。老艺人说,看木偶戏要听渔歌的韵律,做塔糖要循四季的节律。春季采撷新鲜桂花,夏季晾晒芝麻,秋冬季才是熬糖的最佳时节。这种遵循自然法则的智慧,使塔糖不仅具有润肺生津的功效,更因芝麻含有的维生素E和桂花挥发的芳香物质,成为老少皆宜的养生甜品。特别适合用嗓过度的教师、容易咳嗽的老年人,以及需要补充能量的孩童

我在复原古法制作时,曾严格遵循老师傅传授的"观气识火"秘诀。那是个初冬的清晨,我在厨房里架起铜锅,当糖浆沸腾至158℃时,突然想起该加入芝麻了。这个温度点的把握,正是制作塔糖最精妙之处——温度偏低则难以定型,偏高又会产生焦苦。那次制作的成品,虽然外形尚可,但冷却后表面出现了细微的裂纹,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手艺对火候的严苛要求

传统工艺的现代演绎

完整的塔糖制作需要经历八个关键步骤:首先精选白砂糖500克、熟芝麻100克、干桂花20克,工具需准备铜锅、温度计、塔形模具和油纸。第一步将白砂糖与清水按5:1比例入锅,文火慢熬至完全溶解,这个过程需要持续搅拌防止粘锅。待糖浆温度升至130℃时,可见细密气泡从锅底涌出,此时加入芝麻轻轻搅动。当温度计指向158℃这个黄金节点,立即离火撒入桂花,快速搅拌至均匀。

辽阳塔糖:甜蜜与时光的交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接下来的塑形阶段尤为关键。将糖浆匀速注入预先涂抹植物油的模具中,动作既要迅速又要平稳,避免产生气泡。待糖浆初步凝固但尚存余温时,立即脱模置于阴凉处。完全冷却后的塔糖需用糯米纸包裹,存入密封陶罐中陈化三日,让各种风味充分融合。最后检验成品:合格的塔糖应当通体晶莹,层次分明,轻叩有清脆响声,入口即化不留渣滓。

传承中的创新思考

制作过程中有三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熬糖必须使用铜锅而非铁锅,因为铜离子能与糖分形成特殊络合物;搅拌时只能顺时针单向搅拌,否则会影响糖体结晶;脱模时机必须把握在糖体温度降至60℃左右,太早容易变形,太晚则会粘模。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实则蕴含着古人总结的物理化学原理。

如今的塔糖制作在保留古法精髓的同时,也发展出诸多创新品种。有的加入山楂制成开胃糖,有的融入枸杞做成养生糖,还有用木糖醇替代砂糖的无糖版本。这种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精神,恰如辽阳的文化瑰宝——临高木偶戏在保留传统唱腔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剧目;渔歌在传承古老韵律的同时,也开始歌唱新时代的故事。当我们在冬夜里品尝着清甜酥脆的塔糖,仿佛能听见穿越时空的渔歌在耳畔轻轻回荡,看见白塔下的老师傅正将甜蜜的技艺代代相传。这份甜,不仅停留在味蕾,更深深烙印在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之中。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