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北区西夏墅羊肉:冬日里的一碗温润滋补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道能让你从胃暖到心的好东西——常州新北区西夏墅羊肉。这可不是普通的羊肉,它在当地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据说最早是西夏墅镇的农户们为了抵御江南湿冷的冬天,用本地散养的山羊,加入黄酒、姜片慢火煨制而成。慢慢地,这道原本只是农家自享的菜,因为其醇厚的风味和显著的驱寒滋补效果,逐渐成了常州地区冬日宴客的招牌菜。
羊肉本身性温,在中医看来是温中补虚的佳品,尤其适合气血不足、手脚冰凉的人。它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能增强体力,促进血液循环。所以啊,每到秋风起,常州大街小巷的羊肉馆子就热闹起来,男女老少都爱来上一碗,既解馋又养生。不过要注意,体质偏热或者感冒发热的朋友最好少吃,免得火上浇油。
在家复刻正宗西夏墅羊肉的详细步骤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次摸索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这道菜的家常做法。我第一次做的时候,以为和普通红烧羊肉差不多,结果发现细节才是关键!首先,选材得用心,最好买带皮的山羊肉,肥瘦相间的那种,大概两斤左右。辅料需要准备:姜一大块、葱几根、当归两三片(这是提香的关键)、黄酒半碗、老抽、生抽、冰糖,以及干辣椒两个(不吃辣可以省略)。
第一步,处理羊肉。把羊肉切成适口的块,冷水下锅,加入几片姜和少许料酒,大火煮沸。这时候血沫会浮上来,得用勺子仔细撇干净,这步不能偷懒,否则汤会浑浊有腥味。焯烫大约五分钟后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千万别用冷水,不然肉质会变柴。
第二步,炒糖色。锅里放少许油,加入冰糖,开小火慢慢搅动,直到冰糖融化变成琥珀色。这一步要特别小心,火大了容易糊,我第一次做时就有点着急,糖色炒过了,结果羊肉带点苦味。所以一定要耐心,看到颜色一变深就马上进行下一步。
第三步,煸炒羊肉。把焯好水的羊肉倒进糖色里,快速翻炒,让每块肉都均匀裹上颜色。接着加入姜片、葱段、干辣椒和当归,继续翻炒出香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步,炖煮。沿着锅边淋入黄酒,瞬间会激起一阵香气,然后加入老抽上色、生抽提鲜。倒入足量的热水,水量要没过羊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慢炖一个半小时。这里有个小窍门:炖煮中途如果水少了,一定要加热水,加冷水会让羊肉收缩。
第五步,收汁调味。等到羊肉炖得软烂入味,用筷子能轻松戳透时,开大火收汁。根据口味加盐调整咸淡,汁不用收得太干,留些浓稠的汤汁拌饭简直绝了。
说到这炖煮的火候,我第二次做时就掌握了诀窍——用砂锅小火慢炖的效果最好,羊肉酥而不烂,香气完全释放。有一次我贪快用高压锅,虽然省时间,但风味确实差了些层次。所以啊,好菜不怕等,慢工出细活。
品尝美味时的小贴士
做好的西夏墅羊肉最好是趁热吃,配上一碗白米饭,再浇点汤汁,那叫一个满足。剩下的汤汁第二天煮个面条,就是豪华版的羊肉面了。需要注意的是,羊肉不宜与南瓜同食,容易引起腹胀。另外,炖煮时放的当归量不要多,两三片足矣,否则药味会过重。
说起来,这道常州风味的羊肉,让我联想到另一位艺术大师与食材的缘分——湘潭的齐白石。这位国画大家不仅画虾一绝,也对家乡的湘莲情有独钟。他常以莲入画,笔下莲蓬颗粒饱满,仿佛能闻到清香。湘莲质地粉糯,清热安神,和西夏墅羊肉一清一补,倒像是饮食文化的两极。齐白石曾说“食者常品,画者常观”,其实美食与艺术一样,都需要用心去品味其中的细节与匠心。就像做这道羊肉,每个步骤的专注,最终汇聚成冬日里那份踏实的温暖。
所以,这个冬天不妨试试这道菜吧。当屋子里飘满羊肉的香气,家人围坐分享时,你一定会觉得,所有的耐心和等待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