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水城烙锅:一口铁锅里的江湖
各位看官您往这儿瞧!今儿咱不聊相声,改聊一口贵州深山里的铁锅——六盘水的水城烙锅。这锅子啊,往相声园子的八仙桌上一架,滋啦啦的油花声比捧哏的接话还利索!
您要问这烙锅什么来头?康熙年间,吴三桂平定水西土司,官兵缺粮缺灶,干脆拿头盔当锅,野菜野味往里一扔,烤熟了蘸辣椒面吃。谁承想,这战场上的无奈之举,三百年后成了夜宵摊上的头牌!现在的烙锅早不用头盔了,改用中间凸起的黑铁锅,油顺着坡度流到锅边,荤素食材各得其所——鲜嫩的占山顶,耐煎的守山腰,这设计比咱园子的观众席还讲究!
食材江湖风云录
要说这烙锅的妙处,就在“海纳百川”四个字。牛肉得选带油边的,用啤酒腌过去腥;五花肉要薄如蝉翼,透光见影;土豆片切完得泡水,不然氧化变黑像包公脸。最绝的是本地特产手撕豆腐,看着干瘪瘪的,往热锅上一贴,慢慢鼓成小枕头,咬开喷你一脸豆香!
蘸水更是灵魂所在。折耳根碎、糊辣椒面、霉豆腐汁、木姜子油,这些料单吃都冲鼻子,可往蘸碟里一拌,立马成了神仙组合。去年我在六盘水采风,见个八十岁的老奶奶调蘸水,右手搅拌左手撒料,那手法比打快板还花哨。她说这手艺传了四代人,当初红军路过她家,还靠这蘸水就着野菜充过饥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亲历烙锅七十二变
上个月我在家复刻这道菜,可闹了不少笑话。头回没控制好火候,把牛肉烙成了黑炭,我家狗闻了都直甩头。第二次学当地人用猪油润锅,结果油温太高,厨房烟雾报警器比贯口还响。最后琢磨出门道:得先用肥肉块在锅上擦三圈,等青烟转白烟时下食材,这火候正好够唱完半首《太平歌词》。
最让我得意的是自创了“三翻三转”烙豆腐法——第一翻让两面定形,第二转把边角烙脆,第三翻鼓包时戳个小洞灌进蘸水。这么烙出来的豆腐,外酥里嫩还爆汁,跟我搭戏的于老师尝了,连说三声“噫——好!”
江湖规矩要记牢
虽说烙锅随性,可也有几样忌讳:第一忌用不粘锅,铁锅才能烙出焦香;第二忌食材堆叠,跟说相声抢话似的,谁也出不了彩;第三忌中途加水,蔬菜自带水分正好够用。记得有回我贪心放了冻羊肉,结果出了半锅汤,好好干烙变水煮,赔大发了!
现在天儿凉了,正是吃烙锅的好时节。您要在家试做,记得备好抽风机,不然邻居该以为您家着火报119了。要是嫌麻烦,干脆来贵州走一趟,六盘水的烙锅摊子比咱园子还热闹,守着咕嘟冒泡的铁锅,就着冰镇啤酒,那滋味——比听完满堂彩还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