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暖心美食:藏书羊肉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道特别适合冬天吃的美食——藏书羊肉。别看它现在在苏州吴中区特别出名,其实这道菜跟咱们黔东南的酸汤鱼一样,都是老百姓智慧结晶。藏书羊肉可不是普通羊肉汤,它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最早是清朝时期,太湖边的渔民为了驱寒暖身,用当地湖羊慢慢熬煮而成。后来在木渎藏书镇一带特别流行,就成了现在的"藏书羊肉"。
这锅羊肉汤特别适合咱们这种经常受寒受潮的地方。羊肉本身是温性的,能补肾壮阳、暖中祛寒,再加上熬煮时加入的药材,喝完浑身暖洋洋的。特别适合体质虚寒的老人家、经常手脚冰凉的女性,还有像我这样天天在外奔波容易感冒的人。记得去年冬天我去苏州考察,连着吃了三天藏书羊肉,整个人气色都好了不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家复刻正宗藏书羊肉
上个月我特意去了趟藏书镇,跟老师傅学了最地道的做法。回家后我在黔东南也试做了几次,发现用本地黑山羊效果更香!现在就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第一步选材最关键。要选一年左右的公山羊,前腿肉最适合。我在凯里菜市场挑了只活羊,现杀的要放血两小时以上,这样汤色才会清亮。羊肉要带皮,皮的胶原蛋白能让汤汁更浓郁。
第二步处理羊肉。把羊肉切成巴掌大的块,用清水浸泡三小时,中间换两次水。这里有个小窍门:要在水里加一小杯白醋,这样能更好去除膻味。泡好后冷水下锅,水要没过羊肉三指高。
第三步焯水定味。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这时候要加入三样法宝:姜块、葱结和料酒。我第一次做时没及时撇沫,汤色就有点浑浊。所以要一直保持微沸状态,慢慢把杂质都撇干净。
第四步慢火精炖。这是最考验耐心的环节!要把火调到最小,让汤面只是微微冒泡。盖上锅盖慢炖三个小时,这时候满屋子都是羊肉香。我在炖的时候还加了点黔东南的野生山胡椒,别有一番风味。
第五步调味出锅。炖到用筷子能轻松插入羊肉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切记盐一定要最后放,否则羊肉容易变柴。喜欢原汁原味的这时候就可以吃了,想要更滋补的可以加入枸杞、红枣再炖十分钟。
我的翻车经验与成功秘诀
记得第一次做时我犯了个错误,把羊肉直接热水下锅,结果肉质特别柴。后来才知道一定要冷水慢煮,让蛋白质慢慢释放。还有次盐放早了,整锅汤都发苦。现在我都准备个保温砂锅,炖好后焖着,越焖越香。
在黔东南做这道菜时,我发现用本地苗家米酒代替料酒,去腥效果更好。有次还请苗寨的老人家品尝,他们说这味道让他们想起了年轻时走村串寨时喝过的羊肉汤。
这些小细节要注意
做藏书羊肉最怕心急,一定要文火慢炖。感冒发烧时不适合吃,容易上火。孕妇可以吃但要少放香料。剩下的羊肉汤别倒掉,第二天用来煮面或者泡饭,那叫一个香!
在黔东南湿冷的冬天,炖上一锅热气腾腾的藏书羊肉,全家围坐在一起,暖心又暖胃。这道跨越千里的美食,现在已经成了我家冬季必备的养生菜。大家不妨也试试看,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碗充满江南风情的暖心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