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把子肉:千年肉香里的江湖豪情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2

徐州把子肉:千年肉香里的江湖豪情

当晶莹剔透的水晶与光怪陆离的《西游记》在连云港东海相遇,距此二百里外的徐州城里,正飘荡着一道与这种奇幻气质截然不同的硬核香气——把子肉。这道用草绳捆扎、浓油赤酱炖煮的厚切猪肉,恰似淮海大地孕育的"肉身舍利",以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这片土地上的生存智慧

历史长河中的肉食革命

把子肉的起源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相传刘邦麾下大将樊哙为犒劳将士,将猪肉切成大块以蒲草捆扎,佐以酱料炖煮,既便于分食又保留肉香。这种烹饪方式暗合徐州"五省通衢"的地理特性——南来北往的商旅在此歇脚,需要能快速补充体力、耐储存的便携食物。经过千年演变,把子肉发展为选用带皮五花肉,以八角、桂皮等十余种香料与酱油、冰糖慢火煨炖的定型工艺。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口感,不仅满足体力劳动者的能量需求,更因富含胶原蛋白而具有养颜美容之效,成为从黄发垂髫到耄耋老者皆宜的全民美食

徐州把子肉:千年肉香里的江湖豪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灶台前的修行笔记

去年深秋,我在徐州老城区的一家私房菜馆后厨,亲眼见证了把子肉的制作全程。主厨李师傅取来三指厚的带皮五花肉,肉皮在火上燎烤的焦香瞬间弥漫整个厨房。"这步去毛增香的关键,就像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历练。"他边说边将肉块切成1.5厘米厚片,每片都用浸软的稻草十字捆扎。这个动作他重复了三十年,手法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具体制作可分七步精要:首先将肉块冷水下锅,加入姜片、料酒焯去血沫;其次炒糖色,需用冰糖在小火下慢炒至枣红色;第三步将沥干的肉块入锅翻炒,使每片均匀裹上糖色;接着转入砂锅,加足量生抽、老抽和香料包;第五步注入没过肉块的啤酒,此举可使肉质更酥烂;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两小时;最后开盖收汁,待汤汁浓稠如蜜即可。我尝试复刻时曾因心急加大火力,导致糖色发苦,李师傅提醒:"火候如同修行,欠一分则生,过一分则老。"

肉食美学的终极哲学

成功的把子肉应当达到"入口即化"的境界——用筷子轻夹即断,肥肉透明如琥珀,瘦肉丝缕分明。搭配米饭时,浸透肉汁的米粒比肉本身更令人魂牵梦萦。在徐州人的饮食哲学里,把子肉早已超越普通菜肴的范畴,它既是游子思乡的味觉载体,也是江湖义气的物质象征。那些捆扎肉块的草绳,仿佛将千百年来淮海大地的豪爽性情都系于一处,每当撕开绳结,开启的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味觉朝圣

注意事项:炖煮过程切忌频繁开盖,以免香气流失;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食用量;剩余肉汁可冷冻保存,作为老卤循环使用。这道凝聚着徐州人粗犷与细腻的传奇美味,正等待着每一个懂它的食客,在升腾的热气中读懂这片土地的温度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