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活鳝是制作徽菜炒鳝糊的第一步,也是决定风味的关键环节。许多初学者面对滑溜黏腻的黄鳝往往束手无策,其实只要掌握技巧,处理过程便能得心应手。黄鳝的黏液既是保护层也是腥味来源,传统徽菜师傅认为,去黏液不仅要彻底,更要保持鳝肉本身的鲜嫩质感,这其中藏着不少世代积累的智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在选购上就需留心。优质活鳝应选体表滑亮、活动力强、腹部金黄且体型中等的,这样的鳝鱼肉质紧实且异味较轻。准备一深桶或盆,将活鳝置于其中,注意密度不宜过高,否则互相挤压易导致鳝体受损。初步清洗可先用清水漂洗两遍,去除表面污物,但切记不可长时间浸泡,否则鳝鱼吸水后肉质会变得松弛。
去黏液的传统方法主要有三种:烫杀、盐搓和面粉裹揉。徽菜师傅最推崇的是“烫杀法”,因其既能有效去黏液,又能初步定型鳝肉。将水烧至80℃左右(水面泛起细密白泡但未沸腾时为佳),水量需充足,一手持漏勺,一手迅速将活鳝投入水中,立即盖上锅盖,防止鳝鱼跃出。烫制时间约15-20秒,见鳝身微曲、黏液凝固即可捞出,浸入冷水中急冷。这一冷热交替的操作能使黏液迅速凝结成白色薄膜,便于后续刮除。
若不用烫杀法,也可采用“盐搓法”。将活鳝放入深盆,撒入大把粗盐,迅速盖上盖子。黄鳝在盐的作用下会剧烈挣扎,黏液随之大量脱落。约五分钟后开盖,倒入热水稍作冲洗,再用刀背或竹片刮除残余黏液。这种方法较省火,但需注意盐量要足,操作要快,避免鳝鱼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而影响肉质。
第三种方法是用面粉或淀粉裹揉。将活鳝与干面粉混合搓揉,面粉会吸附黏液形成团块,之后用流水冲净即可。这种方法适合对腥味极其敏感者,但需注意面粉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残留粉感。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去黏液后都需用清水彻底冲洗,并用软布或厨房纸擦干鳝体。此时鳝鱼表面应清爽光滑,无粘手感,鳝肉保持弹性而无明显收缩。
接下来的处理关乎鳝糊的口感。传统徽菜要求鳝糊“细而不碎,糯中带韧”,因此剔骨手法尤为重要。将鳝鱼腹朝上、头向左平放于砧板,用尖刀从颈部切入,沿脊椎一侧划至尾部,再同法处理另一侧,即可取下整片鳝肉。若追求极致细腻,可用刀背轻捶鳝肉,使肌肉纤维松弛,更易切成均匀细丝。
值得一提的是,老辈师傅还保留着“活鳝现杀现划”的绝技:以铁钉固定鳝头,用小刀迅速划开取肉,整个过程不过十秒。这种技法虽需长期练习,但能最大程度保持鳝鱼的鲜润质感。
处理好的鳝肉需及时烹用,若需短暂存放,应覆盖湿布置于冷藏室,避免风吹干缩。徽州厨师常言:“鳝是软黄金,处理见真功”,只有对待每一环节皆不马虎,才能最终炒出一盘色如琥珀、鲜糯香醇的鳝糊。那黏滑的活物在技艺转化下成为席上珍馐,正是中式烹饪中化平凡为神奇的生动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