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北部帕拉州的首府贝伦,主厨伊万·拉内尔正俯身于一只巨大的陶罐之上,他用一把木勺缓缓搅动着其中浓稠的、近乎黑色的酱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气息——既有烟熏的深邃,又带着一丝野果的酸冽和泥土的芬芳。这并非普通的炖煮,而是一次对未来的探寻。罐中翻滚的,是来自亚马逊雨林深处、鲜为人知的原生食材:像“tucupi”(一种由苦木薯汁液发酵而成的酱汁)、“jambu”(一种会令嘴唇微微发麻的野菜)以及“priprioca”(一种带有紫罗兰与泥土气息的芳香根茎)。对伊万而言,这些食材不仅是风味的宝藏,更是应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的一种韧性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们总是谈论保护雨林,但保护不能只停留在禁止砍伐。我们必须为雨林创造经济价值,让活着的大树比被砍倒的更有价值。”伊万说道,他的手掌因常年处理各种粗糙的树皮和根茎而显得格外粗糙。他的餐厅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美食的场所,更像一个研究前哨和教育平台。他与当地的农学家、植物学家以及世代居住于此的土著社区紧密合作,系统性地记录、测试并重新发现那些被遗忘的食材。“气候变化意味着我们熟悉的农业系统正变得脆弱。咖啡、可可、甚至小麦,都可能因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改变而减产。但亚马逊的这些原生作物,它们千百年来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极端天气、贫瘠土壤和病虫害,它们天生就具有极强的韧性。”
这种“韧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巴喀利木是一种能长到数十米高的巨树,其结出的坚果营养极其丰富,富含硒和健康脂肪。它的根系深入地下,能抵御干旱和洪水,固碳能力远超一年生作物。又如“cubiu”,一种外形像小南瓜的番茄近亲,它对土壤要求极低,在洪泛区也能茁壮成长,果实富含果胶和维生素,是制作果酱和酱料的绝佳材料。伊万的菜单,就是这些“超级作物”的展示窗。一道看似简单的“Pirarucu鱼配Tucupi酱和Jambu泡沫”,背后是一整套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巨骨舌鱼(Pirarucu)的养殖有助于控制入侵物种、维护湿地平衡;Tucupi的生产利用了原本可能被废弃的木薯根茎;Jambu的种植为小农提供了收入,并保持了林地的农业多样性。
然而,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将一种野生或半野生的食材引入现代烹饪和供应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大的障碍是标准化和可持续采收,”伊万解释道,他用小刀削着一种名为“guaraná”的藤蔓种子,“你不能为了满足大城市餐厅的需求,就一窝蜂地去雨林里掠夺性采摘。那会毁了这一切。”他的解决方案是与特定的土著合作社和河边社区建立直接、公平的贸易关系。他确保采购价格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并提供资金支持他们建立苗圃,学习如何在不破坏母株的情况下进行人工栽培,从而实现从“采摘”到“栽培”的关键转变。这个过程缓慢且需要极大的耐心,但它确保了食材的来源是道德且真正可持续的。
权威营养学家和农业环境学家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亚马逊。他们认为,推广这种基于生物多样性的饮食模式,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完美体现。这不仅能减少对单一化、高耗能农业体系的依赖,增强全球粮食系统的气候韧性,还能保护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伊万的工作因此超越了厨艺的范畴,成为一种食物 activism(行动主义)。他不仅在贝伦经营餐厅,还频繁前往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甚至欧洲,与顶尖主厨们交流,举办快闪晚餐,极力推广这些亚马逊的馈赠。
夜幕降临,伊万的餐厅亮起温暖的灯光。食客们品尝着一道用“pupunha”棕榈心、野生香草和蚂蚁(一种当地传统食材,带有辛辣柠檬味)制作的沙拉,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这一刻,美食超越了味觉的享受,成为一种连接过去与未来、人与自然的故事。伊万·拉内尔站在厨房门口,看着这一切,眼神坚定。“盘子里的食物,是我们每天都能做出的最重要选择之一。选择一种风味,也就是选择了一种未来。我们不是在开发新奇的菜单,我们是在为一个更炎热、更不确定的世界,重新发现一份古老的、充满智慧的生存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