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作者是元代无锡人倪瓒。这是一部反映元代无锡地方饮食风格的烹饪专著。书中汇集饮食五十多种,都以菜品命题,逐条而记,除记述原料、配料外,都说明烹饪方法,颇有参考价值。
《太平御览·饮食部》,李昉,中华书局,1960年版。2《饮膳正要》,忽思慧,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2《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倪瓒 撰,邱庞同注释,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年版。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著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医典。医食同源,其饮食养生篇章,也是历代人民日常饮食生活的准则。阐述了科学的饮食结构观点。《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助,五果为益。
古代的饮食著作有许多,例如:虞宗的《食珍录》、谢讽的《食经》、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杨晔的《膳夫经》、李渔《闲情偶记》中的“饮馔部”等。
《汤液经法》汉代中医著作,相传作者为伊尹。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也有作“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公元659年,孙思邈的***孟诜撰写了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宋、金、元时期,食疗学及其应用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如宋朝的王怀隐等编写的《太平圣惠方》,记载了28种疾病的食疗方法。
孙思邈的***孟诜总结唐以前中医食疗的成果,编成《补养方》,孟诜的***张鼎后加以修订整理,定名《食疗本草》,遂成为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
清·薛宝辰《素食说略》本初按类别分为四卷,除记述了清朝末年比较流行的一百七十余款素食的制作方法之外,书中还充分论述素食的益处。
我国食疗史上最早以“食疗”为名的《食疗本草》专著,是在孟诜《补养方》的基础上补撰而成的,孟诜或许有人不太熟悉,但他的恩师孙思邈,大家都耳熟能详。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
调理脾胃的食物食谱:鱼肉糊 功效:鱼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B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钾等,对婴儿生长发育、骨骼生长、健脑益智、视力维护等有很好作用,适宜4-6个月婴儿添加辅食选用。
秋季给孩子调理肠胃,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南瓜、胡萝卜、花菜、西兰花、菠菜、西红柿、芥蓝、白菜和芹菜等蔬菜。此外,还可以吃一些荤菜,如河虾、虾仁、各种淡水鱼、鸡、鸭、鸽、猪瘦肉、牛腿肉和豆腐及豆制品。
苹果梨子瘦肉汤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喝七菜粥 鸡鸭鱼肉吃多了,导致消化不良,过节适当喝一些七菜粥,既可清理肠胃又可调整消化系统功能。做法:先将米洗净放入砂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煮上30-40分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rtw.com/post/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