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那时的饮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 周秦时期是我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食以谷物和蔬菜为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谷物种类的增加,中国饮食文化开始形成更为丰富的食物体系。
2、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是风味多样。我国地大物博,风俗习惯都存在差异,所以在我国的饮食也形成了很多的风味。中国的饮食文化也讲究美感,因为传统的菜肴非常注重食物的色香味俱全。四季有别,因为一年四季中国的烹饪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冬天多炖焖,夏天多搅拌冷冻。
3、起源与发展:***开天辟地之后,最先进入有巢氏时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此时没有饮食文化。到了燧人氏时期,人们懂得钻木取火了,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中国烹饪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先 秦时期 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
烹饪史,是烹饪的历史。它主要研究烹饪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它以历代的烹调原料、炊饮器皿、调制技法、菜品属性、筵席格局和菜系演变作中心课题,还要解答饮食市场、饮食民俗、食疗健身和烹饪等方面的问题,并要勾划出各个时代的饮食风貌,论其成就与不足。
应该说,人类最早的烹饪技法应该就是生切,而脍就是由这种技法发展演变而来的。有了火,人们就开始吃烤熟的食物了。可以说,烤的历史也是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
据文献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已有烤肉、烤鱼等食品。商朝伊尹五味调和,周朝出现称为“八珍”的名馔,对后世很有影响。汉魏南北朝时期,中国菜肴迅速发展,名菜大增。汉代娄护发明的“五侯鲭”,即是中国最早的杂烩菜。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上记有菜肴上百款。
1、新石器时代的饮食风格 但从饮食角度来看,基本上遵循了***摘野果、蔬菜以及***野兽的规律。虽然餐具在此时已经出现并趋于成熟,并且人们也已经吃上了烤熟的食物。但因为没有任何烹饪技巧和调味品,所以在饮食方面相对而言也比较单调。 树上结的、地上长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各种各样的食物都被装入餐具。
2、中国饮食礼仪,数千年来由上到下成规成矩,以一贯之,成为中国一种文化现象的特征,据文献记载可知,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曾经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和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3、清代宫廷之中火锅风靡,不仅传承了我大吃货帝国的中原传统,还沿袭了早期满清贵族冬日饮食的习惯。满清贵族早年生活的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日里气温低,喜吃热食,用温餐具便是“御寒神技”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rtw.com/post/16877.html